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股權稀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股權稀釋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股權稀釋是指由於公司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減少,原有的股權比例也會降低的現象

股權稀釋的分類

股權稀釋有短期股權稀釋和長期股權稀釋兩種類型。

短期股權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暫時性下降;長期股權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這種股權稀釋的根本原因是購併溢價大於企業購併的協同效應。

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股權稀釋的計算公式

測算股權稀釋程度的公式為:

股權稀釋程度=[(購併前主並企業單位股利一購併後主並企業單位股利)+主並企業購併前單位股利]×100%

西方國家經驗表明,企業購併所造成的股權稀釋程度的臨界值為6%。

股權被動稀釋的處理

投資方因其他投資方對其子公司增資而導致本投資方持股比例下降,從而喪失控制權但能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投資方的會計處理如下:

(一)個別財務報表

1、對於股權稀釋部分應進行以下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投資收益

2、對於新股權比例,按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應作成本法轉權益法的追溯調整。

(二)合併財務報表

1、對於新股權比例,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

2、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為當期投資收益。

股權稀釋的危害

股權稀釋通常會造成雙重後果:

一是股權內在價值縮水;二是企業財富在新老股東之間的轉移與分配。

股權稀釋之所以會造成股權內在價值縮水,主要原因在於,股權內在價值是股票預期收益的折現值,而股權稀釋的顯著特徵則是單位股利下降,由於股權內在價值的計算公式為:

股權內在價值=股利/折現率

因此,如果折現率不變,由股權稀釋所造成的單位股利下降必然會造成股權內在價值降低。股權稀釋之所以會造成財富或收益在新老股東之間的重新分配,這是因為,在過度支付情況下,目標企業股東以價值含量較低的資產換取了價值含量較高的主並企業股權,同時由於購併後聯合企業實行同股同利,從而目標企業股東能夠以同量投資獲取比主並企業股東更高的收益。從某種意義上說,股權稀釋是一種零和遊戲。在這場遊戲中,老股東是受損者,新股東是受益者,並且新股東的所得與老股東的所失完全相等。從這一意義上說,股權稀釋也可以理解為新股東對老股東利益的分割。只不過這種分割並不是目標企業股東的強制行為,而是企業購併支付決策的結果與產物。顯而易見,企業購併支付所造成的股權稀釋是就主並企業股東而言的,或者說是主並企業的股權內在價值的縮水。因為在這場零和遊戲中,目標企業股東所獲的股權非但沒有被稀釋反而獲得了升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