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肱中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肱中穴

肱中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練忠,位於上臂屈側正中線,腋前皺襞下4.5寸處,當心包經天泉穴下2.5寸處,左右計2穴。主治上肢癱瘓,抬肩困難,腕下垂、心悸等。一般直刺0.51-3寸;可灸。

基本信息

  • 別名:練忠
  • 出處:《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 隸屬經絡: 經外奇穴
  • 主治:上肢癱瘓,抬肩困難,腕下垂
  • 功能:通利關節寧心安神
  • 操作:一般直刺0.51-3寸;可灸
  • 主要配伍:配舉臂,治肘關節完全無力

目錄

1 名稱釋義

2 功能作用

3 定位

4 解剖

5 主治

6 操作

7 配伍

8 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肱,指肱骨。穴在天泉穴下二寸五分,正在肱二頭肌正中。本在上臂肱骨之正中,故名肱中。

功能作用

通利關節寧心安神

定位

位於上臂屈側正中線,腋前皺襞下4.5寸處,當心包經天泉穴下2.5寸處,左右計2穴。

解剖

針經皮膚、皮下組織,穿過肱二頭肌,到達肱肌中。淺層布有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肌皮神經肌支和肱動、靜脈分支。

主治

上肢癱瘓,抬肩困難,腕下垂、心悸等。

操作

一般直刺0.51-3寸,針感為酸脹或麻電感,可向前臂及肩部放散;可灸。

配伍

配舉臂,治肘關節完全無力。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肱中。取穴:天泉穴下2.5寸。主治:上肢癱瘓,抬臂困難,腕下垂等。針法:直刺1-3寸。」 據江西省出版的《赤腳醫生手冊》:「……練忠(肱二頭肌中央)……」

肱中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練忠,肱,指肱骨。穴在天泉穴下二寸五分,正在肱二頭肌正中。本在上臂肱骨之正中,故名肱中。

肱中穴,在大臂內側,腋窩下與手肘中間點。以拇指圈狀按摩此穴30~50次,能加速代謝速度,排除平時堆積在大臂內側的廢物,促進脂肪消耗,使手臂變得纖瘦。

功能:通利關節寧心安神.

解剖

針經皮膚、皮下組織,穿過肱二頭肌,到達肱肌中。淺層布有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肌皮神經肌支和肱動、靜脈分支。

常按肱中穴輕鬆瘦手臂

讓雙手手臂變瘦-肱中穴

定位方法:肱中穴則在上臂根部和手臂關節彎曲處兩處中間點的骨頭內側。如果按對的話,也是會有很明顯的酸痛感。

功效點評:單手用力叉腰就會出現三角肌,在三角肌的前端略微內側就是臂穴,而肱中是腋窩下與手肘中心點的骨頭內側,按壓時會有微小感。每個按壓5次。就能讓手臂變細。

按摩此穴,能加速代謝速度,排除平時堆積在大臂內側的廢物,促進脂肪消耗,使手臂變得纖瘦。

按摩方法:拇指圈狀按摩。

主治:上肢癱瘓,抬肩困難,腕下垂、心悸等。

針刺:一般直刺0.51-3寸,針感為酸脹或麻電感,可向前臂及肩部放散;可灸。 [1]

參考文獻

  1. 肱中穴的準確穴位圖及作用,手部穴位, 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