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肺炎雙球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肺炎雙球菌(Pneumococcus)又稱肺炎鏈球菌,是菌體矛頭狀、常成雙排列的球菌。直徑0.5~1.5微米。[1]

對於由肺炎雙球菌感染的眼部疾病,可以用對其非常敏感的眼藥水「玻璃酸鈉滴眼液」來做為抗生素治療使用。肺炎雙球菌屬雙球桿菌屬,為化膿性革蘭氏陽性菌,呈圓形或披針形、無芽孢,無鞭毛。

2019年6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肺炎鏈球菌「基因組普查」。研究人員對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萬份病菌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相關數據對了解不同菌株的分布和進化有重要意義,可幫助確定未來的疫苗研發方向。這個名為「全球肺炎鏈球菌測序計劃」的項目由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主導,美國、以色列、南非和中國香港等地的多家機構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2]

形態特點

肺炎雙球菌直徑0.5~1.5微米。革蘭氏染色陽性,但老齡菌常呈陰性反應。在機體內形成莢膜,經人工培養後莢膜逐漸消失,菌落由光滑型變為粗糙型,肺炎雙球菌屬雙球桿菌屬,為化膿性革蘭氏陽性菌,呈圓形或披針形、無芽孢,無鞭毛。

在含血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上,37℃,24小時可形成細小、灰白、透明或半透明有光澤的扁平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培養2~3天後,由於產生自溶酶,菌體自溶,菌落中央出現凹陷。膽汁、膽鹽或其他活性物質能加速自溶酶的作用,使細菌在短期內溶解。其莢膜多糖抗原與致病力有密切關係,且成分複雜。[3]

菌種分類

根據莢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將其分為若干血清型,其中Ⅰ~Ⅲ型致病力較強,Ⅲ型最強,且具有厚的莢膜,可作為鑑別此菌的依據。在各型肺炎球菌中,許多遺傳標記可被轉移,種內和屬內的相互轉化作用也已證明。

致病原理

肺炎雙球菌兼性厭氧菌,經常寄居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數不致病,僅部分具有致病力,引起大葉肺炎腹膜炎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以及敗血症等。顯微鏡下的肺炎雙球菌對於由肺炎雙球菌感染的眼部疾病,可以用對其非常敏感的眼藥水「玻璃酸鈉滴眼液」來做為抗生素治療使用。

研究發現

1944年,美國科學家艾弗里等人.從光滑型肺炎球菌(有莢膜、有毒性、菌落光滑、稱S型)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多糖物質,並分別與粗糙型肺炎雙球菌(無莢膜、無毒性、菌落粗糙、稱R型)一起培養,發現只有DNA能使一部分粗糙型細菌,轉變為光滑型,而且轉化的頻率與DNA的純度有關,DNA越純轉化率越高.若將DNA事先用脫氧核糖核酸酶降解,再和粗糙型肺炎雙球菌一起培養,粗糙型菌就不能轉化成光滑型菌.已經轉化的細菌,所獲得的光滑型性狀可以遺傳給後代.這一實驗充分說明了,DNA是起轉化作用的遺傳物質。

2019年6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肺炎鏈球菌「基因組普查」。研究人員對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萬份病菌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相關數據對了解不同菌株的分布和進化有重要意義,可幫助確定未來的疫苗研發方向。這個名為「全球肺炎鏈球菌測序計劃」的項目由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主導,美國、以色列、南非和中國香港等地的多家機構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上。[4]

預防措施

美國疫苗

由2000年開始,美國建議使用一種七價的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如沛兒®,適合2-23個月大的嬰兒或2-5歲有存在風險的孩童。這種疫苗每2、4、6及12-14個月大會使用一次。可以保護孩童免受肺炎鏈球菌的深層感染,如敗血病及腦膜炎。相似的九價疫苗則在測試中。

肺炎鏈球菌多糖疫苗(如「紐莫法®」)可以對55歲以上的人提供達85%的五年保護。建議是那些有高感染風險的人接受接種,包括65歲或以上的長者,而往往都只是接受一次接種就能有終生的保護。標準的23價疫苗對兩歲以下的孩童則沒有功用。

美國醫師協會現時的指引是2-65歲的人都需要接受疫苗,而若於60歲前已接種,則須接受多一次的疫苗接種。若是無脾或腎病綜合症則須定期進行接種。

英國疫苗

英國方面則為2、4及13個月大的嬰兒引入結合型疫苗。 而疫苗計劃亦已於2006年9月4日作出相應的改變,以配合使用有關的疫苗。.

視頻

肺炎鏈球菌科普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