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背景輻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背景輻射(英語:background radiation),又稱本底輻射,是在環境中持續存在,可以是源自人為排放或自然存在的輻射,主要的來源有:

  • 來自地球的:這些包括來自食物和水、地上的物體及其它建築材料的產品等,合併起來一起產生的輻射源;
  • 來自大氣層的:主要來自由地殼內經過放射性衰變散逸至大氣層內的氡,隨後的衰變會使大氣層內的灰塵和微粒都帶有輻射。另外的貢獻是源自高能宇宙射線轟擊大氣層中的原子產生的放射性元素。

大約有3%的背景輻射來自其他的人造來源,像是:

  • 自己發的羅盤和信號。
  • 核電廠或核燃料處理場的事故。
  • 燃燒的礦物燃料的排放,像是火力發電的燃煤。
  • 核子醫學設施和病人的正常排放。
  • 核子醫學使用的放射性物質回收或處理不當造成的排放。

意外的暴露在人造的放射源下會導致接收到數倍於天然或正常的人造輻射暴露量。另外,放射性治療也會造成較高的輻射接觸。然而,來自自然背景輻射的暴露,還是接收到的輻射主要來源。

自然背景輻射

自然背景輻射有兩個主要的來源:宇宙射線和源自地球的[2],全球平均的背景劑量為每年每人2.4毫西弗 (mSv),台灣年平均天然輻射約為1-2毫西弗。這些曝露幾乎全都來自宇宙射線和環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這個數值遠大於人造的輻射曝露,在2000年的一年當中,累積歷年的核武試驗、核電廠意外和核能工業操作的總合,為年平均值5μSv;並且也大於來自醫療接觸,由0.04至1mSv的年平均值。老舊的燃煤發電廠未能有效攔截的粉塵才是人造背景輻射的最大來源。

背景自然輻射的強度也會因地而異,有些地區明顯的高於平均值,這些地區包括伊朗的藍薩、巴西的瓜拉巴里、和印度的克拉拉、澳洲北部的夫林德嶺、和中國的陽江。在藍薩曾經紀錄到的年峰值劑量是260mSv。

視頻

背景輻射 相關視頻

何謂「天然本底輻射」
6分鐘了解輻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