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胞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胞飲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胞飲是是攝入液滴而非攝入顆粒物質。兩者都可認為是特殊轉運,但非其主要形式。已知在血液中的某些毒物可由肝或脾的網狀內皮系統進行胞飲後清除。此外,消化道粘膜上皮細胞對於鉛、鎘、汞等金屬的無機化合物也可通過吞飲的方式吸收進入體內,且幼兒此種胞飲能力比成人強,一生中經消化道攝入的鎘90%是三歲以前攝入的。

除固體顆粒外,多種細胞,如腸壁細胞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如變形蟲等,還能吞入液體。吞入的方法是細胞膜向內褶入,形成細長的管,管內充滿外界液體。管從末端斷開而成游離的含有液體的小泡。這種吞入液體的過程稱為胞飲作用(pinocytosis)。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