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昭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昭曦

來自 百家號 的圖片

中文名:胡昭曦

國 籍:中國

出生日期 1933年

逝世日期 2019年11月3日

胡昭曦(1933年-2019年11月3日), 四川自貢人,曾就讀於四川大學歷史系,後留校任教。中共黨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合作指導教師,四川省首批學術帶頭人。 [1]

人物經歷

1947年9月~1950年7月,在旭川中學讀書(高中第八班),其間於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外圍組織「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

1950年8月~1951年1月,在旭川中學教導處工作(經管學生與青年團工作)。

1951年2月~1951年7月,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南團校學習,此後至1956年8月,在共青團自貢市委工作。

1956年9月~1961年7月,在四川大學歷史系讀書(五年制)。

1983年起,他先後任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圖書館館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亦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等。

1992年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9年被批准為首批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多次榮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3年5月離職休養。

2019年11月3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著名歷史學家胡昭曦病逝於成都,享年87歲。胡昭曦的遺體告別儀式於11月5日上午在成都市東郊殯儀館舉行。

社會職務

曾任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校圖書館館長、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四川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圖書情報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大足石刻研究會副會長等。現為四川省中華文化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及四川省歷史學會、四川省地方志協會、重慶大足石刻研究會、四川省蜀學研究會、四川省朱熹研究會、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等學術團體顧問。

在四川大學,擔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學40多年,為本科生開出過多門有關中國古代史的基礎課和選修課,已培養碩士14名、博士7名,指導博士後3名。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以宋史和巴蜀歷史文化為主攻方向。 胡昭曦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先後出版專著16部、發表論文約150篇,在宋史和巴蜀歷史文化研究領域貢獻卓著。他長期活躍於宋史研究領域,在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南宋後期歷史研究的拓展,以及宋代學術文化史研究的推進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先後出版《宋末四川戰爭史料選編》《宋蒙(元)關係史》《宋代蜀學研究》《胡昭曦宋史論集》等著作,在海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胡昭曦還是巴蜀歷史文化研究的熱心推動者和重要踐行者,先後出版《王小波李順起義考述》《張獻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廣填四川」》等著作。

學術成果

曾承擔或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已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10餘部(含合作)。

主要著作

《張獻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廣填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

《王小波李順起義考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四川古史考察札記》,重慶出版社,1986年9月。

《宋理宗·宋度宗》(胡昭曦、蔡東洲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

《胡昭曦宋史論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四川書院史》,巴蜀書社,2000年2月;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巴蜀歷史文化論集》,巴蜀書社,2002年5月。

《宋代蜀學論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巴蜀歷史考察研究》,巴蜀書社,2007年3月。

《旭水齋存稿》,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參加過《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大辭典》部分宋史條目的撰稿和《郭沫若全集》部分歷史論著的整理;整理(編纂)出版《四川郡縣誌(宋元部分)》、《聖教入川記·五馬先生紀年》、《宋末四川戰爭史料選編》、《王小波李順起義資料匯編》。

主編

《宋蒙(元)關係史》,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

出版《中國野史集成》,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叢書、地方志、1949年前報刊四個目錄和四川省高校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聯合目錄等。

獲得獎勵

1985年被評為「成都市先進教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次(內榮譽獎1次,二、三等獎各2次)。

人物評價

訃告這樣評價他:「胡昭曦教授一生勤勉,精進不已,碩果纍纍。」

參考來源

  1. 胡昭曦, 百家號,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