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適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適故居 又稱胡適紀念館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是胡適的故居,設立於民國51年12月10日,為紀念胡適對於文學以及學術上的貢獻;胡適紀念館也時常推廣許多的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巡迴展覽或是胡適先生文章的介紹等等,服務人員也能隨時為遊客介紹胡適,胡適紀念館已成為一個完善的場地,讓民眾能更清楚的了解胡適。


棲居在中央研究院裡,胡適故居一甲子風貌未移,綠草茵茵環抱,池水悠悠凝聚。風起雲湧的激情早已平息,只留存恆久的寧靜。這是一代先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場域,也是他鞠躬盡瘁,在台灣的最後根基。回顧胡適熠熠生輝的一生,在故居紀念館的看板上細膩鋪陳。胡適公園裡多少風雲人物,而今墓木已拱,徒留緬懷長憶。風起雨落,典範猶在夙昔。[1]


胡適(字適之,1891-1962)是廿世紀中國/台灣最重要的知識分子,既在思想文化和學術教育領域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也始終堅持宏揚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輟,影響深遠。
胡適先生在1958年接任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長,至1962年2月24日因心臟病不幸猝逝。為紀念胡適先生的貢獻,同年12月成立了胡適紀念館,是海內外紀念與研究一代宗師最重要的殿堂。
胡適紀念館由三大部分構成:一為台北南港胡適故居,是他擔任中研院院長時期的住宅,大體上仍保持他生前起居生活的原有風貌。二為陳列室,由美國美亞保險公司史帶(C. V. Starr)先生捐贈,建造於1964年,展示胡適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品,播放紀錄片。三為胡適墓園與胡適公園,在瞻仰憑弔之餘,另有遊觀登臨之勝。[2]


胡適紀念館-館內介紹

『胡適故居』-目前仍保持當年的原貌,讓民眾了解當時胡適生活的狀況,胡適自民國47年起因為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因此入住於此,為一棟平式小洋房,佔地約50坪,正廳為胡適生前起居作息的地方,有臥室兩間、書房、盥洗室、客房、客廳連餐廳各一間;另外還有位於左側的廂屋,以及廚房、配膳室、傭人房間等等。『陳列室』-為胡適故居部分的遊廊改闢為陳列室,為紀念館的附屬建築,於民國54年2月24日啟用,陳列其中西文著作、手稿、信札、照片,以及一切有意義的物品,並且定期更換,更在每一陳列品附加文字說明、標明品名、經歷及胡適先生生前使用情形,並以常設展與特展等主題訴求,策劃更換展覽品。


胡適紀念館-胡適墓園

胡適墓園位在舊庄國小西北側、研究院路二段以東的舊庄中南段坡地,那裡矗立著胡適像,在主墓區有一塊用大理石鐫刻的墓誌銘,白色的廊亭簇擁著主墓碑牆,另外還有思杜紀念碑、祖望墓碑;離主墓區右方不遠處的坡地上另有董作賓墓、董同龢墓、徐高阮墓與王寶先墓以及吳大猷先生紀念碑。


胡適故居略述

胡適故居是胡適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的寓所兼辦公室,他住了不過四年,但留下許多故事。
胡適選擇住在當年荒僻的南港,是因為他想利用史語所藏書完成若干未竟的著作;這棟平房是由蔣中正總統拿出自己《蘇俄在中國》的英文版稅,配合政府預算作建築費;故居入口有個六坪大的前廊,當客廳坐滿時,後來的客人就在前廊向裡面眺望,前廊原本沒有門和窗,增建以後,多了間接待室。


屋子的文物也有一筐子趣事,胡適有心臟病,醫生發出「禁酒令」,所以玻璃櫃內還留下好幾瓶客人送的洋酒;胡適離開大陸時,藏書都沒有隨身攜帶,朋友送他二百元美金買書,胡適用一九六元在香港買了一套縮印本《四部叢刊》,仍留在書架上;另外藝文印書館的《十三經》和《廿五史》占了大半個書架,書內留有許多胡適手寫的批註,都已經掃描下來,作為研究胡適治學的材料;胡適不喜歡待在書房,因為設計成格狀的外牆,雖然迎入光線,但有如坐監牢,他寧可在餐桌看書寫字,平日在這張餐桌上,他習慣邀請院內主管一同午餐,邊吃邊聊,解決了困難,也訂出許多大計方針。


胡適得過一個哲學博士,以及卅五個名譽博士,多半屬於政治領域,因為在國外的認識中,他在民主化的影響遠勝於文化。胡適與美亞保險公司創辦人史帶是多年好友,史帶被頒贈名譽博士時,胡適特地陪他領獎。胡適過世後,史帶出資為紀念館基金,之後在故居旁蓋了座紀念館。


紀念館分成常設展和專題展兩個展室,常設展包括家庭、留美、新文化運動、創辦刊物、學者大使、堅持民主、學術服務等主題,以文字和圖片敘述胡適生平和影響,也陳列出胡適生前所用文物。一九六一年,雷震在監獄中度過六十五歲,胡適抄錄宋楊萬里的詩祝賀他的生日,詩文說「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牆面上有胡適所寫這首詩的複製品,字體就像他這個人,一筆不苟,傲然挺立。這位蔣中正多次邀一同競選總統的諤諤之士,終其一生,除為赴國難,擔任過短期駐美大使外,沒做過政府的官(中央研究院院長不是官)。胡適是美國的雜誌所選廿世紀百位影響人物之一,在胡適紀念館,你可以感受到,他仍在你身邊,更在你心中。[3]


寓含禮遇和敬重的小宅

坐落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坪裡,胡適故居靜謐的舒展著內斂的身影。黑瓦紅牆三房兩廳的小平房,陳設平實簡樸。叱吒風雲的一代宗師,怡然自得的委身其間,孕育出垂世立教的論著,這就是「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帶領中國思想現代化的胡適先生,生前最後的居所。56個春秋過去了,小樹兀自攀長,高聳入雲。四週的環境也由一片近乎荒涼的廣袤,轉為櫛比鱗次的建物,但是故居風貌依舊,守護著書香滿室。


這是中央研究院第一棟官舍,為了迎接胡適歸國接掌中研院,1958年在院址內蓋了這棟小屋,表達對他的禮遇和敬重。站在故居的迴廊,仿佛穿越時空,胡適清瘦的身影,正愉悅地穿梭在毗鄰的史語所圖書館間,撰寫他最愛的研究。只可惜案牘勞形,4年後,他就撒手人寰,安息在面對故居的小山丘上,遙望他最後的學術殿堂。穿過綠葉繁茂的廊道,胡適身後增建的陳列室,一道玻璃門,把仲夏的熱浪隔絕在外。滿室鉅細靡遺的展板、文物,活脫脫地演繹著胡適的一生。這裡典藏著不可多得的書札、文稿、抄簡、批註等文獻,不僅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更是後世研究的珍貴史料。胡適外型溫文儒雅,內心堅毅執著,文人報國,用生命的足跡,撰寫中國近代史。在歷史的定位中,他是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政論家、外交家、自由民主和人權鬥士,多元面向環環相扣。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胡適故居,從幾處細微末節,探究他的一生。


手抄啟蒙書,父愛滿溢

1891年12月17日未時,胡適在江蘇省川沙縣(現今上海浦東新區)誕生,胡適的父親胡傳(字鐵花)當時50歲,衷心寵愛著這個新生的么兒,1893年帶著年僅2歲的胡適,來台就任,駐守在台南台東。讓胡適和台灣的緣份,從幼兒開始。父親看出胡適的聰穎,自編四言韻文《學為人詩》手抄讀本,懷抱著年僅3歲的胡適,講解做人的道理。只可惜好光景實在太短了,在他4歲那年,父親溘然病逝。母親是父親第3任妻子,與丈夫年紀相距很大。胡適家族是徽州名門之後。在清末的大家庭裡,一位年輕的寡婦,帶著稚齡的幼兒,隱忍低調,是安身立命最好的修為。這個成長背景,讓胡適在母親身上學會了寬恕忍讓,也養成待人接物的真誠和氣,言教和身教,影響了他的一生。更自此埋下思想淬練的伏筆,倡議改革社會禮俗,呼籲婦女解放,也呼應他一以貫之的「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的信念。母親對孤子的疼愛,可以由紀念館中胡適寫給二哥的書信中體現。胡適回憶年少時曾患眼疾,母親馮順弟十分焦慮,聽聞可以用舌頭舔治,為求孩子康復,竟親力為之。慈恩浩瀚,永銘心扉,感念之情,躍然紙上。許多細節裡,更可以看出胡適的勤奮好學,以及母親的期盼殷切,督導嚴謹。在胡適紀念館中,留下一份珍貴的手稿,是他13歲時,手抄《反切直圖》課本。工整的字跡,突顯他為學的認真和深入。


留學生涯,奠基思想改造

他一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知識淵博,在胡適紀念館中,洋洋灑灑的學經歷,以及 33個榮譽博士學位,鋪陳了半面牆。1895年胡適隨母親離開台灣回到上海,再轉歸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入家塾就學。自此一路在中國傳統學制中修讀,直到1906年考取中國公學,1908年進入中國新公學。17歲的青年才俊,就兼任英文教員,也打下赴美的根基。1910年通過庚子賠款考試,留學美國,進入康乃爾大學。1915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約翰.杜威。服膺實用主義,形塑思想改造的基石,講求「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地丟了的。」1919年初版的《中國古代哲學史》,即是由其博士論文演繹而來,成為中國學術思想現代化的典範。心繫改革的胡適,1917年初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後,就匆匆返國,到北京大學]]任教,並參加五四運動]]中重要的刊物《新青年》的編輯。在這個舞台上,與志同道合的精英們,一起為推動「新文化運動」奔走發聲。紀念館內陳列著泛黃的刊物,記錄胡適終其一生,始終沒有脫離這道軌跡。由《競業旬報》,到《新青年》、《努力週報》、《新月》、《獨立評論》,那份報國救世的熱忱,力透紙背,針砭時事,鞭辟入裡。不只點化沉睡的大眾,也敲響醒世的警鐘。


文人報國 力持穩健堅毅

在那個動盪的歲月裡,胡適可說是生逢其時,一腔熱血,投筆報國。紀念館特展中,詳述胡適與蔣介石「道不同而相為謀」的始末。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改變了胡適原本主張用外交途徑延緩戰爭,培植國力的想法。1938年銜命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各方奔走,力行「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演說次數多達246次,極力爭取美方對抗日戰爭的支持。但是由於金援遲遲未至,蔣介石對胡適信心動搖,1942年胡適黯然辭卸大使一職。即或胡適面對強人總統蔣介石仍犯顏直諫,蔣總統仍器重他高瞻遠矚的視野,尊重他堅持不入政黨的超然風骨,並且屢屢委以重任。1945年代表出席舊金山]]聯合國制憲會議,又以中華民國政府首席代表身分,出席倫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制訂憲章。胡適用思想論述報國,在國際間聲望日隆。1946年12月25日,國民大會正式三讀通過憲法草案,並由胡適遞交憲法。1954年胡適由美返台,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蔣介石當選第二任總統,胡適代表國民大會致送當選證書。這些歷史的見證,胡適都沒有缺席。


不違母命,遵守婚約信誓

一個追求新思潮的先進,卻恪守舊禮教,用一生的承諾,寬慰母懷。胡適14歲就訂親,但是過了13年,在母親逝世之前,才與江冬秀完婚,育有一女二子。這個看似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卻在婚後相知相惜。胡適1928年6月4日的日記中寫著,江冬秀返鄉為祖父母及父母營造墳墓,每日上山督工選料,吃了不少苦,「兩世先塋,於今始就。誰成此功,吾婦冬秀。」字裡行間,感念之情,溢於言表。最有趣的是1961年11月26日,胡適因心臟病住進台大醫院特一號病房治療期間,用信封裝了100美元,並寫上「讓偶打麻將的太太多些錢玩玩」,同時託護士買了珍珠項鍊和耳環等首飾,做為江冬秀12月15生日的賀禮,鶼鰈情深,不言而喻。胡適身後,江冬秀自美攜回多箱書籍,並言明出資改建故居,以便存放。「也叫適之在九泉之下放心點。」深知胡適一生的所繫,助其完成遺願的襟懷,正是攜手45載的默契。


鞠躬盡瘁 長眠守候最愛

一本停駐在民國51年2月24日的斑駁日曆,記錄下胡適參與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時,心臟病發猝逝。葬於面對故居,由當地仕紳李福人捐贈的兩公頃小山丘上,蔣介石以「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評定胡適的一生。 毛子水撰文,王壯為刻寫的胡適墓誌銘,「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正是先哲一生的寫照。「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嚴以治學,寬以待人,是胡適一生奉行的圭臬。胡適暮年以顧亭林詩自勉「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誠如胡適在雷震案中,引楊誠齋詩句,「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為理想而奮鬥,此生無憾。而今兩柱青松,像衛士般守護著陵墓,江冬秀在側,二子也長伴膝前,清風徐來,戴著復古風潮的細圓框眼鏡,胡適執著地說「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4]


南港旅遊

在未來會台灣高鐵南港站、捷運南港線、捷運內湖線皆會在此匯集,形成一個交通密集的網絡,民眾到南港區旅遊的方式也多了許多,民眾可前往南港公園、胡適紀念館、拇指山風景區南港觀光茶園胡適紀念公園余氏古厝等南港區旅遊景點,享受南港的人文風土。[5]]]


地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營業(開放)時間

每週三、六上午09:00至下午05:00;國定假日休館
胡適紀念館/洽詢電話 02-27821147


交通資訊

★ 搭乘大眾運輸:
1 、公車:搭乘205、212、212(直行車)、270、270(區間車)、276、306、306(區間車)、620、645、645(副)、小1、小12、小12(區間車)、小5、藍25至中研院站即可到達胡適紀念館。
2、捷運:搭乘捷運板南線至昆陽站,轉乘212、212(直行車)、270、270(區間車)、藍25至中研院站即可到達胡適紀念館。



視頻

馬參觀胡適故居 緬懷自由先賢


民國28年,胡適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期間發表的演講片段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33臺灣 Category:990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