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 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珍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四川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主任。

胡珍教授是成都大學科技團隊——四川性教育師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會青年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性學會理事及性社會學、性心理學、性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薦「心理健康講座」專家;成都市婦女聯合會、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聘任專家,是四川省學校性教育推行第一人,在2010年6月被評為第三屆成都大學教學名師。胡珍教授於2010年創建了省委宣傳部與省社科聯共建的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該基地建在成都大學內,其運作主要靠成都大學科技團隊——四川性教育師資發展研究中心。該團隊在團隊首席專家胡珍教授的指導和培養下不斷地發展壯大。目前團隊成員共1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助教1人。形成了職稱比例合理、年齡層次科學、學科分布全面、學歷層次合理的教學梯隊。


中文名胡珍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職 業成都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

1946年5月生,2001年至2006年任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兼職:世界華人性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會員、四川省性學會青少年性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社會學學會會員。

主講課程

師德與教育法規性心理學性教育學、性教育課程設計、性教育教學法性科學與大學生性健康

主要貢獻

大學生看性談性活動的實證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9.08. 第二作者 CSSCI。

學校性教育對大學生性觀念與性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中國性研究》2009.11. 第一作者。

高職高專哲社科研中的學術不端現象及其對策探討。《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1. 第二作者。

城市差異對青年購房者幸福感的影響。《中國青年研究》2010.05.CSSCI 第一作者 CSSCI。

性別感與性別角色對大學生性行為影響的研究。《中國性科學》2010.08. 第一作者。

小學中低段孩子存在的性問題及性教育探索。《理論探討》2009.12.CSSCI 第二作者 CSSCI。

中小學性安全教育模式研究與建議 第一作者 CSSCI.

《轉型期西南少數民族大學生性文化變(1994-2005)》(專著)。2009.12.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 專著。

性健康教育讀本(教材/教輔)五本一套(約100萬字)。2009.07.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編。

中小學性健康教育教師指導叢書《中小學性健康教育實效性探索》。2010.02.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主編。

《中小學性安全教育教案及論文集》。2010.12.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 主編。

主持的課題(2009年以來):

負責科研課題及項目經費情況:(共8項,人民幣65.1萬,美金10萬)。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金額(萬元) 作用 年度。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結項年) 轉型期西南少數民。

族大學生性文化變遷的實證研究 1.3 負責2009.09。

福特基金會 四川省學校性教育可持續發展計劃 美金10 負責2009.09。

中華慈善總會 四川省青少年艾滋病防治與性教育推行計劃 23 負責2009.11。

四川省教育廳 新世紀大學生性文化變遷的趨勢及對策研究 2 負責2009.12。

金牛區教育局 金牛區中小學生艾滋病防治與性教育推行合作。

計劃 2.8 負責2010.04:

中華慈善總會 四川省青少年艾滋病防治與性教育推行計劃 30 負責2010.04。

中國性學會 中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研究——《中國青少年性價值觀教育指導綱要》研究 5 負責2010.06。

四川省社科聯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科普讀物研究 1 負責2010.06。

福特基金會 四川省社會性別平等與性教育師資培訓計劃 16.3 負責2011.07。

中國性學會 中國幼兒性教育師資培訓 5.58 負責2012.02。

教育部 新世紀大學生性文明發展及教育對策研究 9 負責2012.03。

2006年7月,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在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成立。胡珍就是該項目的負責人。

中心曾經對全省中小學性教育現狀進行了專題調查,涉及700多名學生、1500多名家長和近千名教師。

在被調查的小學教師中,有九成認為在小學生中開展性健康教育課非常必要。在性教育方面,超過八成的中學生渴望從父母、老師處得到正面的性知識教育。

2010年3月,胡珍給近300名成大學生帶來了一堂在成都大學校史上開創先例的「性科學與性健康公共選修課」。此課程為成大首開。

獲獎記錄

1、2011年4月,專著《轉型期西南少數民族大學生性文化變遷的實證研究》獲2010年四川省政府頒發的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排序第一。

2、2011年09月,獲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的「四川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3、2011年04月,獲省政府頒發的「第14次哲社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排序第一。

4、2010年05月,獲成都學院「教學名師」稱號。

5、2009年12月,獲成都學院「2009年教風、學風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6、2009年08月,獲成都市婦聯評為「2009年度家庭教育優秀志願者」。

7、2009年02月,獲省政府頒發的「第13次哲社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排序第三。

8、2009年01月,四川省心理學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四川省高校心理諮詢研究會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9、2008年09月,由省人事廳、省委宣傳部評選為首批省「四個一批」(理論組)優秀人才。

10、2007年0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

11、2006年09月,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序第一。

12、2005年05月,獲四川省政府頒發的「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3、2005年03月,獲省政府頒發的「第11次哲社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排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