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膠體滲透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膠體滲透壓
圖片來自百度

血漿中含有低分子的晶體物質(如氫氧化鈉、碳酸氫鈉和葡萄糖等)和髙分子的膠體物質(如蛋白質)。血漿的滲透壓是這兩類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總和。低分子晶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高分子膠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

  • 外文名: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意 義:維持血管內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

產生血漿滲透壓

血漿 中高分子膠體物質的質量濃度約為70 g /L,遠高於低分子晶體物質的質量濃度(7.5 g/L)。高分子膠體物質的濃度大,但它產生的滲透壓很小(約為3.85 kPa),這是因為高分子膠體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血漿中的質點數目少。而低分子晶體物質含量雖小,但由於它的相對分子質量小,有的又可以電離成離子,單位體積血漿中的質點數目多,所以血漿滲透壓[1] 絕大部分是由低分子晶體物質產生的(約占99. 5%),膠體滲透壓只占極小一部分。

維持平

維持毛細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

毛細血管壁細胞膜不同,它間隔着血漿和細胞間液,允許水分子、離子和低分子物質自由透過,而不允許蛋白質等髙分子物質透過。因此,晶體滲透壓對維持血漿與組織間液之間的水鹽平衡不起作用。在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蛋白質濃度比組織間液高,可以使毛細血管從組織間液「吸取」水分(水從組織間液向毛細血管滲透),同時,又可以阻止血管內水分過分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維持着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保持血容量。如果某種原因造成血漿蛋白質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中的水就會過多地通過毛細血管壁進人組織間液,造成血容量降低而組織間液增多,這是形成水腫的原因之一。臨床上對大面積燒傷或失血過多造成血容量降低的患者進行補液時,除補以生理鹽水外,還需要輸人血漿或右旋糖酐等代血漿,以恢復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和增加血容量。可見,膠體滲透壓對維持毛細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起着重要作用。[2]

視頻

體液滲透的基本概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