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胸膜摩擦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胸膜摩擦音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胸膜摩擦音 當胸膜面由於炎症而變得粗糙時,隨着呼吸便可出現臟胸膜和壁胸膜間的摩擦聲,即胸膜摩擦音。聲音的性質差別很大,有的聲音柔軟細微,有的聲音很粗糙。吸氣和呼氣均可聽到。一般在吸氣末與呼氣開始時較為明顯,屏住呼吸則聲音消失,深呼吸時則聲音增強,可籍此與心包摩擦音鑑別。令病人掩鼻閉口並加強腹式運動,這時儘管無氣流進出氣道,仍可聞及胸膜摩擦音,可與捻發音區別。胸膜摩擦音最常聽到的部位是前下側胸壁,因該區域的呼吸動度最大。常見於纖維素性胸膜炎、肺梗死、尿毒症、胸膜腫瘤、少量胸腔積液、嚴重脫水等疾病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