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脈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脈壓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脈壓指的是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正常範圍是30~40mmHg,在20~30mmHg之間或50~60mmHg之間臨界值,此時如果伴隨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當積極治療。

病情

脈壓增大就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差值增大(如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或收縮壓升高大於舒張壓升高幅度等),脈壓差增大的情況,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等。例如:老年人由於主動脈及其他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現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舒張壓降低(若硬化為周圍細小動脈,則舒張壓升高),脈壓差增大。

脈壓減低常見:低血壓、心包積液、嚴重二尖瓣狹窄、嚴重心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環衰竭、休克以及由於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血壓具有波動性,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分別代表血壓波動的兩個極端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它反映了一個心動周期中該波動幅度的大小。

有將PP~>60mmHg(8.OkPa)稱脈壓增大(寬脈壓、高脈壓),國內外大多將脈壓差>63mmHg作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界限。

原因

一般認為,主動脈及其他大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的彈性和伸展性降低是單純性收縮期血壓增高引起的。大動脈僵硬造成壓力波反射加快,造成反射波的疊加提前到收縮期,產生較高的收縮期壓力波。而舒張時主動脈無足夠的彈性回縮來維持舒張壓,使舒張壓下降,也致脈壓差增大。常見的疾病有:原發性高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貧血、風濕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部分先天性心臟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