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脈管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脈管炎脈管即血管,動脈和靜脈都為血管,因此動脈和靜脈阻塞不通引起的臨床症狀均為脈管炎。脈管炎是周圍血管病的總稱,其中包括的病種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症、深淺靜脈炎、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曲張、慢性小腿潰瘍、糖尿病爛足、丹毒、雷諾氏症、大動脈炎等疾病。[1]

疾病類型

血栓閉塞性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又稱血栓閉塞性血管炎,是一種動脈和靜脈都被侵犯,進行緩慢、周期性加劇的疾病,在我國的華北、東北一帶較多見,祖國醫學中稱此病為脫骨疽或十趾零落.早在遠古時期《皇帝內經?癰疽篇》中就已有記載"發於足趾名曰脫疽, 其狀赤黑, 死不治; 不亦黑不死. "在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中載"毒在肉則割,毒在指則切"的治療原則.由此可見,在那個時候就認識到了這種疾病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癒的疾病,時至今日這種疾病依然是一種頑症,沒有特效藥可治,截肢率很高,經常在截肢術後傷口不合,二次或三次截肢也常有發生.[2]

動脈硬化閉塞症

早期由於動脈血管硬化,管腔變窄,血液循環障礙,供血及回流都不好。出現怕冷、麻木、足部皮膚乾燥、趾端皮膚萎縮發硬或肌肉萎縮,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小腿酸脹,易疲勞,行走時可出現間歇性跛行,患肢腓腸肌或足部脹痛。休息片刻後症狀即能消失。再次行走後仍出現上述症狀。

隨着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肢怕冷、發涼加重夜間出現疼痛、初為隱痛,後為持續性痛,以至劇痛,劇痛也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持續性劇痛常迫使病人屈膝抱足或垂足而坐,以減輕疼痛,病人徹夜難眠,表情痛苦,精神委靡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呈慢性消耗性面容,如壞死期並發感染可伴有發燒、寒顫、驚厥、抽風、昏迷等菌血症或敗血症.查體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足涼、肌萎縮、膚色蒼白、發紺或潮紅、青紫變黑出現潰瘍或乾濕性壞死.

糖尿病壞疽

糖尿病壞疽,中醫稱消渴病,多由糖尿病合併動脈硬化閉塞症而發。臨床表現:糖尿病患者中晚期合併了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的管腔變窄、閉塞或血栓形成,出現足部發涼、麻木、足掌走路異常,嚴重時出現疼痛,青紫變黑、潰瘍或乾濕性壞死。

靜脈炎

靜脈炎包括血栓性淺靜脈炎和深靜脈血栓,是屬於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障礙性疾病。

靜脈曲張

當人體站立下肢擴張的靜脈形成迂曲,蜿蜒的靜脈團,使皮膚隆起,嚴重時發硬、紅腫疼痛,多發生在小腿內側,為靜脈曲張,嚴重時紅腫疼痛,皮膚發黑或潰爛形成靜脈炎或慢性小腿潰瘍。[3]

慢性小腿潰瘍

慢性小腿潰瘍,中醫稱"臁瘡",發生在小腿部。分內、外、前臁三種,俗稱老爛腿。外臁屬"三陽經"易治,內臁屬"三陰經"濕兼血分虛熱難治。

丹毒

丹毒是由鏈球菌引起的網狀結構及淺層蜂窩組織的急性炎症,好發於小腿及面部,也可發於其他部位,反覆發作。

雷諾氏症

雷諾氏病是指肢體遠端的小動脈在寒冷的刺激和情緒激動等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陣發性的末梢動脈痙攣、收縮和閉塞,肢體遠端皮膚出現對稱性,陣發性蒼白-發紺-潮紅的現象。屬中醫的脈痹和寒痹範疇。早在20年前專家研究發現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細胞聚集性均升高,血流度快。處於高粘、高凝狀態。

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中醫稱「無脈症」。發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學者稱「跟先天不足或後天營養不良有關」。還有說跟感染、中毒、藥物等因素作用於肌體,引起的自身免疫力失調有關。另外有81%的患者結核菌素試驗陽性,48%的人患過結核。日本學者有報導有80%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由此可見跟這些因素也有關。

本病好發於青年女性,20-30歲為高發人群,病程可長達20年以上。 呈慢性進行性改變,偶有自行緩解者。

成因

  1. 脈管炎的發病原因較複雜,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
  2. 吸煙可導致血管痙攣,本病有吸煙病史者占80%—95%;
  3. 寒冷、潮濕可引起血管舒張失調;
  4. 性激素、前列腺素缺乏,導致血液高凝狀態而使血栓形成;
  5.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致病;
  6. 感染可致血管炎性增生;
  7. 高血脂、高血粘;
  8. 化學藥品刺激;
  9. 疾病因素如糖尿病人的血液粘稠度升高,血管內易形成斑塊,形成血栓
  10. 家族遺傳。

脈管炎的病因具體主要有以下原因:

吸煙因素

由於吸煙而其中尼古丁過敏引起一系列免疫學變化,最終導致血管炎症的血栓形成。

尼古丁能使血管收縮,引起血管收縮的原因主要是:

  1. 通過植物神經調節作用,可直接使血管收縮;
  2. 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可間接使血管收縮;
  3. 刺激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延髓血管運動中樞;
  4. 由於吸煙所致的周圍血管,尤其是四肢皮膚血管收縮,可引起指、趾溫度下降;
  5. 吸煙可使肢體血流減慢,由於動脈的血氧結合力會因煙鹼作用減退,從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代謝的改變;
  6. 煙草中所含的一氧化碳,能通過肺部進入血液內部,並與血紅蛋白結合成一氧化碳血紅蛋白。由於這種結合遠遠超過氧和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且分離又非常困難,所以既破壞了血液的帶氧功能,又增加了血液粘稠度,從而使組織細胞嚴重缺氧而發生動脈痙攣、動脈壁損害.

內分泌因素

本病男性患者占總發病人數的95%左右,這從側面提示了女性激素對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內分泌機能紊亂往往是通過神經系統起作用的。如果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就會引起植物神經系統機能失調和分泌活動異常,如性腺、甲狀腺和腎上腺機能亢進等。

  1. 腎上腺機能亢進:腎上腺機能亢進能使血中腎上腺素含量增加,因而引起血管痙攣和血管壁損害。交感神經節和腎上腺部分切除對早期病例有一定的療效。但對晚期病例療效較差,因此有人認為,這種手術雖然能減少或消除周圍血管痙攣的因素,但不能解除其主要病因。
  2. 前列腺內分泌功能失調:前列腺素能舒張動脈血管,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但是,在性生活過於頻繁的情況下,由於前列腺液大量耗損,前列腺素減少,導致了上述的功能喪失,而出現血管痙攣和血液凝集增加。
  3. 性激素:有關研究表明男性激素會促使血管病變發生,而女性激素對血管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寒冷、潮濕、營養不良、外傷、細菌感染及毒素對本病的影響

  1. 寒冷潮濕:有關實驗表明,寒冷潮濕可使患者肢體血管明顯收縮和痙攣,而且持續時間比正常人長。這說明患者的肢體對寒冷特別敏感。
  2. 營養不良:研究表明維生素B和維生素C缺乏可使白鼠產生血管疾病,臨床上應用大劑量維生素C,可促進創口癒合。但是,另有資料表明脂肪攝入過多,膽固醇攝入過剩,會使血管抵抗力降低,而且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增高。
  3. 外傷、肢體外傷及長期使用震動性工具和擠壓工具的人可使傷部和手部的血管抗病能力降低,而易患血管疾病。另外,打字員、鋼琴家經常用手指叩擊打字機及琴鍵,年長日久,累積間歇性損傷,也可促進血管易於痙攣而發生血管疾病。
  4. 細菌感染:有關統計說明,甲溝炎外傷感染腳癬等與本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這可能是由於感染因素,使局部血管抵抗力降低所造成。也有人認為,細菌和某些真菌,很可能是形成複合物的抗原的來源。細菌和其降解產物不斷從咽、肺、腸、和皮膚進入體內。因此人類血清中常可發現抗多種細菌的抗體。由於這些抗體的量很少,故形成的複合物可無損害地從血液或其他組織中清除。如可溶性抗原進入血中與抗體結合形成複合物,沉積於血管,則引起血管炎。
  5. 病毒,病毒抗原,或病毒抗原--抗體複合物也可以沉積於血管而引起血管炎。一般多見於肝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及其他一些病毒。

遺傳因素

有關本病是遺傳因素的關係,國外早有報道,國內學者也有些類觀點,但現有資料還不能肯定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免疫因素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歸納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本病與第Ⅲ型變態反應相符;另一種看法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除Ⅲ型變態反應外,尚有Ⅳ型遲發變態反應參與的可能。

血液凝固傾向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存在着兩大物質,即抗凝物質和促凝物質,以維護血液保持流體狀態。如抗凝物質減少、促凝物質增多就會使血液凝固性增加而發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性增加就會促使血栓形成。其主要原因有:

  1. 促凝物質進入血循環,如惡性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後可激活體內的凝血系統;
  2. 血液內凝血因子增多,如婦女妊娠期、腎病綜合病人、口服避孕藥物以後、各種手術期間和其些先天性疾病,均可使體內凝血因子被激活而使血液內凝血因子增多造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3. 抗凝作用減弱,在妊娠、手術後、惡性腫瘤肥胖症患者體內抗凝物質均減少。在肝臟有病時,由於有些抗凝物質是由肝臟合成的,所以抗凝物質也會減少,使血液凝固性增高。

另外血小板的活性增強,以及在缺氧脫水酸中毒時都可以使血粘稠度增加,均可發生血流改變而發生血管病變。

疾病

高血壓病:高血壓的造成,主要與大動脈彈性和小血管的阻力有關。如血管彈性下降,小血管阻力增強均可使血壓升高。血管彈性下降,小血管阻力增高不但可以造成血壓的升高,同樣也會使血管本身的功能受損,此時對外界的抵抗力也就大為下降。血管彈性的下降並且逐漸形成血管硬化。[4]

糖尿病:一般認為患糖尿病時,病人的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的功能亢進,前列腺素代謝失衡,從而使血管易發生斑塊狀變化,有利血栓的形成。

還有一些疾病可使血管的抵抗力下降,而易發生血管病,如神經炎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這些疾病均可使小血管不同程度的損害,使其局部營養不良、缺血。

主要症狀

脈管炎的主要症狀是 間歇性跛行,患肢酸、脹、麻、木、發涼或發熱、靜息痛、足趾或連同足部出現壞疽、小腿或足部反覆出現遊走性血栓淺靜脈炎、中、小動脈(最常見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舌質常為淡紫、青紫,可有瘀點或瘀斑,舌苔白潤。脈象多見弦緊或沉澀。

臨床上將本病的發展過程分三期:

初期

為病變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酸脹、易疲勞、沉重和輕度間歇性跛行。後者為西藏典型徵象。當患者行走1-2里路程後,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現脹痛或抽痛,如果繼續行走,則疼痛加重,最後被迫止步。休息後,疼痛立即緩解。再行走後症狀又出現,被稱為間歇性跛行。隨着病情的發展,行走距離逐漸縮短。此乃因行走後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檢查患肢皮溫降低,皮色較蒼白足背動脈或(和)脛後動脈搏動減弱。常有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

中期

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酸脹等症狀加重,間歇性跛行日益明顯,行走距離縮短,休息時間延長,疼痛轉為持續性。在肢體處於休息狀態下,疼痛仍不止,稱為靜息痛。夜間更為明顯。患肢皮溫明顯降低,皮色更加蒼白,或出現紫斑、潮紅、皮膚乾燥,汗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肉萎縮,足背動脈、脛後動脈搏動消失,膕動脈、股動脈搏動亦可減弱。

後期

除上述症狀繼續加重外,患肢嚴重缺血,靜息痛更為加重,疼痛劇烈,經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整夜不眠。食量減小,體力日衰,明顯消瘦。若並發局部感染,可出現發燒、畏寒、煩躁等全身毒血症狀。肢端組織缺血更為嚴重,產生潰瘍或壞疽。大多為乾性壞疽,趾(指)端乾枯發黑,可向近端延伸。壞死組織脫落後,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若繼發感染,可變為濕性壞疽。根據壞疽的範圍,可分為三級:I級,壞疽局限於趾(指)部;II級,壞疽延及趾蹠(指掌)關節及蹠(掌)部;III級,壞疽延及足跟、踝關節或踝關節以上。

危害

脈管炎在醫學上被稱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發生於血管的變態反應性炎症,會導致中小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使肢端失去營養、出現潰瘍、壞死,是一種較頑固、截肢率高的周圍血管疾病。脈管炎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正在嚴重威脅着老百姓的健康。

脈管炎——下肢健康頭號殺手靜脈曲張脈管炎老爛腿是目前最為高發的周圍血管疾病。在部分地區,脈管炎是「頭號殺手」。根據市疾控中心所作的死因分析,多年來,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常見脈管炎疾病症狀有:下肢皮膚感覺異常,如皮膚麻木、針刺樣不適等;間歇性跛行,病人在行走一定距離後出現臀部或小腿酸脹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休息片刻後疼痛緩解,又可以行走一定距離;缺血性潰瘍,常見於肢體遠端及受壓部位。

注意事項

病人服藥後可能產生不適

  1. 可出現針刺、閃電或走竄樣疼痛,個別還可出現疼痛加重或蟲爬的感覺(不定期出現)。
  2. 疼痛減輕,各種臨床症狀都明顯好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約15~30天左右,才開始出現上述疼 痛的症狀。
  3. 血管阻塞嚴重的症狀明顯,持續時間長,阻塞輕的次之,也有服藥後沒有感覺的。
  4. 可出現局部熱感,冷感或者癢感。
  5. 對於長期臥床的病人,服藥後有排便增多,無痛性腹瀉,在清理腸道廢物。

以上5種現象是服藥後的正常藥物反應,隨着病情的好轉,這些現象會逐漸消失。

治療方法

  1. 血管轉流手術,即血管搭橋手術。其實跟心臟搭橋是一個意思,只不過這個病變出現在肢體上,而且以下肢為主,比如說這個病變僅僅局限在幾公分,十幾公分,我們可以廢棄這一段路,再新開一條道。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我們修它需要花很大的工程,不如再來一個,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根本沒法修復了,那麼再來一條人工血管。我們要保證膝關節以下血液供應的營養。
  2. 藥物核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說對胸腔產生的脈管炎病變,或者進一步惡化的病變我們通過藥物把它抑制住。
  3. 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就相當於一個血管腔內的手術,不需要開刀完成了手術的效果。介入技術這裡面最據代表性的就是血管內超聲消融技術,通過一種波長的超聲波把已經堵塞的血管復通。

適當保暖

大家知道在溫暖的環境中血管會擴張,皮膚色澤變得紅潤;反之皮膚便顯得蒼白。因此,在寒冷季節和在有空調的房間中適當保暖,這對於脈管炎患者來說十分重要。寒冷將使血管收縮,血流量更加減少,缺血引起的症狀愈加嚴重。

防止創傷

及時治療創傷不僅加重血管損傷和痙攣,而且使已處於缺血狀態的肢體抗感染力下降,造成傷口不易癒合。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視的黴菌感染,如足癬等,也會對患肢造成威脅,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壓傷,一旦發生外傷或足部黴菌感染應及時治療。患肢鍛煉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而且使肢體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側支開放,保持肢體活動能力。但是,患肢鍛煉不能操之過急,活動量要適當。因為患肢本身處於缺血狀態,過度活動時必然加重症狀。這裡所說的活動適當,就是以不引起肢體疼痛為度。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動速度緩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狹窄的動脈完全阻塞。治療上可多飲水,平時多食黑木耳,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常用的擴血管藥物如下

  1. 妥拉蘇林:25毫克,口服。每日4至6次或25毫克肌肉注射或動脈內注射,每日1至2次,根據病情,劑量每次可增至50毫克。
  2. 煙酸:50至100毫克,口服,每日3至4次。
  3. 罌粟鹼:30至60毫克,每日3至4次,口服或皮下注射。此藥有成癮性,不宜長期使用或病情重者短期使用。
  4. 2.5%硫酸鎂:用新配製的溶液100毫升,靜脈滴注,每日一次,15次為一療程,2周後可重複。

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1. 主要能夠防止狹窄血管形成血栓,以免進一步阻塞血流。
  2. 前列腺素E:10毫克,加10毫升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每日一次。該藥有擴血管及抗血小板凝集的雙重作用。
  3. 腸溶阿司匹林:100毫克,口服,每日三次。
  4.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克,靜脈滴注,每日一次。另外,用傳統中醫藥治療脈管炎有一定效果。組方時以活血化瘀為主,結合兼證不同配以溫里、補氣或清熱類藥物。當脈管炎患者局部有潰瘍或壞疽時,常繼發感染,應使用抗生素治療。

單純用藥物治療脈管炎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時,宜選用手術治療。對於單純的小動脈閉塞,我們採用的是骨性血管再生術,使新生大量血管網和小動脈延伸到肌肉和皮膚中,缺血症狀得到改善。對於較大血管閉塞的患者如何治療呢?對於合併髂動脈、股動脈等大血管閉塞的患者,我們先期以血管內超聲消融術來打通在血管,待病人病情穩定後,再施以骨性血管再生術,效果較好。對於一般狀態較差,重要臟器有器質性病變,不能耐受手術的病人,採用藥物血管搭橋術能夠改善患病肢體的血供。藥物血管搭橋就是用一根制的導管,用持續高壓方法把血管擴張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藥物直接注射到血管阻塞、供血不足的部位,通過藥物局部滲透作用,擴張缺血部位的小血管。

複查

複查的主要項目包括:

  1. 皮膚顏色、溫度
  2. 踝動脈壓測定
  3. 彩超
  4. CT、MRI
  5. 動脈造影

預防

避免外傷

患者應避免外傷,特別是患肢。因脈管炎病人肢體血液循環不暢,抗病能力差,受到外傷後傷口極易感染,創口不易癒合。所以必須要患者保護好缺血的肢體,病人必須穿寬大、舒適的鞋襪,避免因局部摩擦引起擦傷;趾甲應及時修剪,以免過長撕裂損及皮肉,亦不得在修剪時損及皮肉;嵌甲、雞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在處理時亦不可傷及內部組織和血管,傷後不可擅自塗抹刺激性較大的藥物,以防引起化學性損傷。因為這些強烈的化學藥品(如碘酒)塗抹後,不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使局部組織受到更大的損害。

不要吸煙

患肢鍛煉

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而且使肢體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側支開放,保持肢體活動能力。但是,患肢鍛煉不能操之過急,活動量要適當。因為患肢本身處於缺血狀態,過度活動時必然加重症狀。這裡所說的活動適當,就是以不引起肢體疼痛為度。

注意飲食調養

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多食黑木耳,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麵、年糕芝麻糖之類,這些食物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動速度緩慢,而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狹窄的動脈完全阻塞。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保持心情舒暢,以飽滿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學習和工作。發現初期症患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斷,並積極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避免寒冷刺激

在寒冷季節要適當保暖。寒冷將使血管收縮,血流量更加減少,缺血引起的症狀愈加嚴重。這說明肢體的保暖的重要性。脈管炎病人在家中調養措施有:

  1. 病人衣服宜寬大、保暖,不得過小、過緊,影響血液運行,更不可使患肢受寒。
  2. 冬季病人應準備特製的棉衣、棉襪、棉鞋以保護患肢,這些防寒衣物以穿脫方便、保暖性強為原則。
  3. 除患肢局部壞死外,均應每日用溫熱水泡洗患肢一次,如用對症的洗藥則更好。
  4. 局部可用熱水袋或中藥敷。

視頻

脈管炎如何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