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膈下膿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膈下膿腫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膿液積聚在膈下與橫結腸及其繫膜的間隙內,稱為膈下膿腫。膈下膿腫可發生在一個或兩個以上的間隙內,是腹腔膿腫中較常見且處理最為困難的一種。

病因

1.常見的是繼發於腹膜炎之後,例如闌尾穿孔、胃腸穿孔或閉合性腹部損傷等。

2.左膈下膿腫多見於上腹部手術後、瀰漫性腹膜炎、鄰近臟器的化膿性感染。

3.右膈下膿腫可發生於肝膿腫破潰後。

臨床表現

1.全身症狀

(1)體溫升高,初為弛張熱,漸變為稽留熱。

(2)脈率增快,舌苔厚膩。

(3)出現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狀,如發熱、乏力、衰弱、消瘦、盜汗。

2.局部症狀

(1)膿腫部位可有持續性鈍痛,深呼吸時加重,疼痛一般位於近中線的肋緣下或劍突下。(2)上腹部脹滿不適,上腹或下胸部隱痛,可牽扯肩背部或後腰部疼痛。

(3)膿腫刺激膈肌時,可引起頑固性呃逆。

(4)膈下感染可通過淋巴引起胸膜、肺部反應,出現胸水,咳嗽、胸痛。

(5)膿腫穿破到胸腔發生膿胸。

3.體徵

(1)肝區可有叩擊痛,側胸部或後腰有時出現指凹性水腫。

(2)患側胸部下方呼吸音減弱或出現濕囉音。

(3)右膈下膿腫可使肝濁音界擴大。

檢查

1.一般檢查

血培養、膿液培養、血常規等。

2.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B型超聲、CT掃描。

診斷

1.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症狀和體徵可做出診斷。

2.白細胞計數增高。

3.X線檢查可見患側膈肌抬高、活動受限,可見膈下氣液面及胸腔積液。

4.B型超聲可見患側膈下有液平段,有助於膿腫確診、準確定位。可在B超引導下行診斷性穿刺,可以定性診斷。

5.CT掃描能確定膿腫的部位、大小及其與周圍臟器的關係。

治療

1.全身療法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根據膿液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2.膿腫穿刺

多採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插管引流術,同時抽盡膿液、沖洗膿腔,並經導管注入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3.手術引流

多數患者需手術引流,原則上選擇腹膜外途徑,以免污染腹腔和損傷腸管及胸膜。經腹膜外引流術適用於右肝上前、左肝上、左肝下前間隙的膈下膿腫。

預防

膈下膿腫發生後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時間及費用,並有一定的死亡率,所以預防膈下膿腫尤為重要。

1.對於術前診斷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急性闌尾炎穿孔、化膿性膽管炎等疾病,並伴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手術時應仔細檢查膈下區域,吸淨膿液,並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直至沖洗液清亮為止。

2.腹腔手術時,特別是胃腸道手術,應避免空腔臟器內容物外溢,使腹腔污染。實質性臟器手術應徹底止血,防止血液聚積在膈下。

3.術後應儘早採取半臥位,使腹腔內液體流入盆腔,並使用抗生素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