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臭汗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臭汗症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經分解後產生臭味。臭汗症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窩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窩臭汗症最為常見。[1]

基本信息

別   稱:狐臭

英文名稱:bromidrosis

就診科室:皮膚科

多發群體:青年女性

常見病因:由於大汗腺分泌汗液異常引起

常見症狀:表現為腋下、足、會陰,多汗且有臭味,以腋臭最常見

病因

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與多汗症伴發,常見於足跖和趾間部位,因細菌分解汗液產生臭味。大汗腺受內分泌的影響,在青春期才開始分泌活躍,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現,到老年可減輕或消失。由於細菌與大汗腺的分泌物發生作用產生不飽和脂肪酸導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導致的臭汗症與遺傳因素有關,患者大多有家族史。[2]

臨床表現

臭汗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窩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窩臭汗症最為常見。足部臭汗症常與足部多汗伴發,有刺鼻的臭味。腋窩臭汗症俗稱狐臭,是一種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顯。少數患者的外陰、肛周和乳暈也可散發出此種臭味。多數患者外耳道內有柔軟耵聹。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黃色居多。

診斷

根據特殊的氣味及分布部位通常易於診斷。

治療

輕者不必治療,勤沐浴,勤換衣物、襪子,保持局部清潔乾燥。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療局部多汗為主,如外用20%~25%氯化鋁溶液等。1%聚維酮碘溶液、1:8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新黴素溶液局部濕敷或浸泡,可殺菌和減輕臭味。腋臭嚴重者可選擇激光或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