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臭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臭草
5b72f42bN8e5dc654.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06731&sid=652031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臭草

漢語拼音:Chòu Cǎo
別名:臭艾(《廣西中藥志》),小香草(《廣西植物名錄》),荊芥七(《廣西中草藥》)
性味:味苦、辛,性寒。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②《本草求原》:苦辛,寒。
功能:祛風,退熱,利尿,活血,解毒,消腫
主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小兒驚風,小便不利,泄瀉,疝氣,婦女經閉,跌打損傷,熱毒瘡瘍,濕疹。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百毒腫,散大瘡,理蛇傷。②《南寧市藥物志》:退熱祛風,利尿消腫。治小兒發熱驚風,風濕骨痛。③《廣西中藥志》:治瘴瘧、熱毒瘡瘍及一切跌打損傷。外敷蜈蚣咬傷。④《中國藥植圖鑑》:治經閉不調,疝痛。⑤《廣西植物名錄》:祛風解毒,涼血散瘀。治感冒發熱,月經不調,衄血,牙痛,癤腫,蛇咬傷

臭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6~7月採收,陰乾。功能主治為:祛風,退熱,利尿,活血,解毒,消腫。治感冒發熱,風濕骨痛,小兒驚風,小便不利,泄瀉,疝氣,婦女經閉,跌打損傷,熱毒瘡瘍,濕疹。①《生草藥性備要》:消百毒腫,散大瘡,理蛇傷。②《南寧市藥物志》:退熱祛風,利尿消腫。治小兒發熱驚風,風濕骨痛。③《廣西中藥志》:治瘴瘧、熱毒瘡瘍及一切跌打損傷。外敷蜈蚣咬傷。④《中國藥植圖鑑》:治經閉不調,疝痛。⑤《廣西植物名錄》:祛風解毒,涼血散瘀。治感冒發熱,月經不調,衄血,牙痛,癤腫,蛇咬傷。[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臭草

拼音名:Chòu Cǎo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Rue

別名:臭艾、小香草、荊芥七、香草、猴子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ta guaveolens L.

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7-8月生長盛期收割,陰乾或鮮用。

原形態

芸香 多年生木質草本,高可達1m。全株無毛但多腺點。葉互生,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至深裂,長6-12cm;裂片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匙形,長1-2cm,全緣或微有鈍齒。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金黃色,直徑約2cm;萼片4-5,細小,宿存;花瓣4-5,邊緣細撕裂狀;雄蕊8-10,花開初期與花瓣對生的4枚貼伏於花瓣,與萼片對生的4枚較長,斜出而外露,花盛開時全部雄蕊並列一起豎直且等長;心皮3-5,上部離生;花盤有腺點。蒴果4-5室;種子有棱,種皮有瘤狀突起。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栽培植物,我國南部常見,長江以北則栽培於溫室。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最適生長發育溫度22-27℃,極端氣溫下降到-9- -11℃,地上部分凍死,地下部分能安全越冬。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年降雨量900-1800mm的地區適宜生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壤上栽培為宜。忌連作。

栽培技術

用种子、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秋两季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法,按行株距45m×30cm开穴播种,覆土2-3cm,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秋季将种子撒播于苗床,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盖草,翌年春季移栽。扦插繁殖:扦插育苗法,选2-4年生健壮植株,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条,雨季扦插于苗床。春季扦插,当年移栽;秋季扦插,翌年春季移栽。定植北方以春季、南方以秋季栽种为宜。

田間管理

苗高10-12cm间苗、补苗。每年需中耕除草3-4次,结合追施人畜粪肥。旱季要灌溉,雨季要开沟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用石灰撒病穴。虫害有柑桔黄凤蝶的幼虫为害叶片,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射。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多分枝,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或深裂,长6-12cm,末回小叶或裂片倒卵状矩圆形或匙形,长0.6-2cm,先湍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茎叶表面粉白色或发绿色,可见细腺点,揉之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味微苦。以枝叶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髮油,內含2-壬酮(2-nonanone),2-十一酮(2-undecanone),2-壬醇(2-nonanol),2-十一醇(2-unde-canol),乙酸-2-十一醉酯(2-undecanylacetate),乙酸-2-壬醇酯(2-nonanylacetate),桉葉素(cineole),對-聚傘花素(p-cymene),a,β-菠烯(a,β-pinene),檸檬烯(limonene),樟烯(camphene),芳樟醇(linalool),樟腦(camphor)等。還含生物鹼,芸香鹼(graveoline),香草木寧鹼(kokusaginine),茵芋鹼(skimmianine),6-甲氧基白鮮鹼(6-methoxydictamnine),加錫彌羅果鹼(edulinine),山柑子鹼(arborinine),γ-崖椒鹼(γ-fagarine),芸香寧鹼(graveolinine),芸香吖啶酮(rutacridone),N-甲基坡拉特德斯明(N-methyl-platy-desmin),日巴里尼定(ribalinidin),芸香里尼定(rutalinidin)和它們的季銨離子,2-[4-(3,4-亞甲二氧基苯)丁基]-4-喹諾酮{2-[4-(3,4-methylenedioxybenzene)butyl]-4-quinolone},芸香酚內酯(gravelliferone),芸香酚內酯甲醚(gravelliferone methylether)。根含芸香吖啶酮氯(gravacridone chlorine),芸香吖啶酮醇氯(gravacridonol chlorine),芸香吖啶酮二醇(gravacridonediol),芸香吖啶酮三醇(gravacridonetriol),異芸香吖啶酮氯(isogravacridonchlorine)。本品又含黃酮類化合物芸香甙(rutin)及香豆精類化合物香柑內酯(bergapten),補骨脂素(pso-ral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芸香呋喃香豆酸乙酸酯(rutamarin),芸香香豆精(rutacultin),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甙(rutar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潘當歸素(pangeline)。?狀芸香內酯(chalepensin)。蘇北壬酮(suberenon),花椒內酯(xanthyletin),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此外,芸香莖愈創組織培養液中含脫腸草素(her-niarin),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芸香亭(rutaretin)等香豆精類化合物,白鮮鹼(dictamnine),芸香吖啶酮過氧化物(rutacridone-epoxide),羥基芸香吖啶酮過氧化物(hydroxy-rutacridoneepoxide),3,9-二氨基-7-乙氧基吖啶乳酸鹽(ethacridine-lactate)等生物鹼類化合物。

藥理作用

  • 1.解痙作用:全草中所含的總鹼有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以氯化鋇引起離體兔迴腸的痙攣),以山小橘鹼為最強,崖椒鹼及一種喹啉類生物鹼次之,茵芋鹼及香草木寧鹼則更次,效力與罌粟鹼相當。對大鼠粵氏括約肌,總鹼也有解痙作用,茵芋鹼及γ-崖椒鹼作用較弱。民間用作解痙劑,主要系由於其中所含的香豆精類,如佛手柑內酯及一種發藍色螢光的未知物、花椒毒素、揮髮油等所致。補骨脂素、異虎耳草素、異歐芹屬素乙、呋喃香豆精(化學結構未定)、芳香羥基羧酸衍生物皆對兔迴腸有解痙作用。白鮮鹼、崖椒鹼、茵芋鹼、香草木寧鹼的混合物對大鼠、豚鼠的解痙作用較單個成分強。
  • 2.對子宮的作用:種子的水提取物對豚鼠的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引起流產的成分為揮髮油,乃直接作用於子宮肌纖維所致。孕婦墮胎往往引起死亡或出現嚴重反應,故有人認為流產為全身中毒的結果。對催產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宮的收縮,茵芋鹼可增強之;而白鮮鹼、崖椒鹼則削弱之,對自發性子宮收縮則不降低。東莨菪素對藥物或激素引起的離體或在位的大鼠子宮的收縮,有解痙作用。補骨脂素對未成熟雌兔,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而與孕激素則有微弱的協同作用;也有報告它對雌性大鼠的性周期並無影響,卻能抑制大鼠的精子生成。茵芋鹼、白鮮鹼、崖椒鹼的混合物能降低腎上腺素對豚鼠精囊的作用。
  • 3.對皮膚的作用:呋哺香豆精類的佛手柑內酯、補骨脂素、花椒毒索等均可引起光過敏;即注射或內服此等物質,再以長波紫外線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處之皮膚紅腫、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特別是花椒毒素,可用來治療白癜風(每日口服10-40mg,或注射20mg,局部以水銀燈或日光照射,如此半月至數月)。呋喃與香豆精並無光敏作用,必需二者成線狀環形結合後方有效,完整的內酯環也是必需的。本類中以花椒毒素、補骨脂素作用最強。對白癜風治療有效者,可見局部皮膚中RNA、DNA含量增高,局部的色素增加,在蟾蜍身上曾證明有酪氨酸酶活性增強,黑色素增加;也有人證明花椒毒素能提高大鼠血清銅水平(黑色素之形成需含銅酶,酪氨酸酶)。本類物質對血漿蛋白質並無光氧化作用,但能吸收紫外線。有人報告花椒毒素對日照射損傷有保護作用,服用時期較久,皮膚角化層愈厚愈緻密,對日光照射也愈能耐受,內服未見嚴重副作用。日光照射與皮膚癌有一定關係,曾報道花椒毒素等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的紫外線照射引起皮膚癌增加,口服卻有保護作用;但口服的保護作用未被證實。在體外,本類物質有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
  • 4.抗微生物作用:呋喃香豆精類對細菌也有光敏作用即在這些物質存在時,如同時曝光,可引起細菌死亡。這些化合物本身一般並無抗菌作用。在體外試驗中,補骨脂素、花椒毒素(100μg/ml)對人型結核桿菌(H37 Rv)有抑制作用,傘形花內醋對布魯氏桿菌有抗菌作用,補骨脂素如與紫外線同用,可滅活某些 DNA病毒及 BNA病毒。
  • 5.其他作用:全草中所含呋喃香豆精、山小橘鹼有抗炎及抗組織胺作用。異虎耳草素對大鼠的實驗性潰瘍有中度的保護作用。茵芋鹼對肌肉有麻痹作用,累及心肌可引起哺乳動物的血壓進行性下降。 臭草尚含芸香甙、槲皮素、槲皮甙及大黃酸等,其藥理參見槐花及大黃條。

毒性

臭草所含揮髮油,有難聞的氣味和刺激性,用於皮膚可引起燒灼感、發紅和起泡,內服則引起劇烈胃痛、嘔吐、衰竭、意識模糊、抽搐等。對低等動物可引起肝變性和實質性腎炎。對其中所含的呋喃香豆精類,曾有報告個別病例用大量花椒毒素,可加重糖尿病,但動物試驗不能證實此說(給大鼠口服200-800mg/kg後,24-48小時內血中糖、穀胱甘肽的含量均無顯着改變)。人每日口服30mg共3個月,肝功能之變化在正常范國內。400mg/kg的一次劑量可使豚鼠致死,此乃由於腎上腺的出血;此外尚有肝臟的混濁腫脹、脂肪變性、急性出血壞死及腎臟的嚴重鬱血並導致血尿。長期用藥(1-2mg/kg,共5個月)可引起幼豚鼠的肝壞死而不影響其生長。大量給蟾蜍、大鼠注射,可引起強直性陣發性驚厥,死於呼吸停止;慢性試驗中,中毒的動物有胃腸刺激、腎上腺及脾臟的出血、肝硬化等。補骨脂素給犬每日口服15mg/kg15-60天,大鼠每日口服100-200mg/kg17天或33mg/kg60天,均無病理改變。致死量可引起小鼠心、腦的營養不良,大鼠內臟、皮膚、肌肉中的觸酶、脫氫酶、過氧化酶的活性增強,肝增大及鬱血;兔注射25mg/kg,可使血糖下降。補骨脂索的半數致死量(mg/kg),小鼠口服為625,皮下注射為480;大鼠口服為1330,皮下注射為830。花椒毒素、佛手柑內酯對大鼠肌肉注射之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60及945mg/kg。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mg/kg),白鮮鹼、崖椒鹼、茵芋鹼、香草木寧鹼為150-250;芸香鹼為45,所含的其他生物鹼為75-140。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歸經

肺;腎;肝;心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活血散瘀;消腫解毒。主感冒發熱;小兒高熱驚風;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熱毒瘡瘍;小兒濕疹;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9g,鮮品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塞鼻。

注意

《廣西中藥志》:孕婦忌服。

複方

  • 1.治小兒驚風(《福建民間草藥》),鮮臭草五至七錢,酌加開水燉服,一般日服兩次。
  • 2.治鼻血(《綱目拾遺》):臭草葉搗爛,塞鼻孔。
  • 3.治小兒頭上小癤(《嶺南採藥錄》),臭草葉搗取汁,和青黛搽。
  • 4.治初生兒疝氣(《福建民間草藥》),鮮臭草三至五錢,酌加開水燉服。
  • 5.治蛇,蠍,蜈蚣等毒(《綱目拾遺》),急取臭草葉生食。
  • 6.治跌打腫痛(《福建中草藥》),鮮臭草葉五錢,搗爛沖溫酒服,另用鮮臭草葉搗爛推擦傷部。
  • 7.治小兒濕疹(《福建中草藥》),鮮臭草莖,葉二至三錢,綠豆三錢,開水泡服。
  • 8.治急慢性濕疹(《經驗方》),臭草葉,龍膽草,水煎熏洗患處。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消百毒腫,散大瘡,理蛇傷。
  • 2.《南寧市藥物志》:退熱祛風,利尿消腫。治小兒發熱驚風,風濕骨痛。
  • 3.《廣西中藥志》:治瘴瘧、熱毒瘡瘍及一切跌打損傷。外敷蜈蚣咬傷。
  • 4.《中國藥植圖鑑》:治經閉不調,疝痛。
  • 5.《廣西植物名錄》:祛風解毒,涼血散瘀。治感昌發熱,月經不調,衄血,牙痛,癤腫),蛇咬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臭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臭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