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佔地5.6公頃,座落於台中市後火車站附近,佔地5.6公頃,為目前國內現存五大酒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前身為創立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民營「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在1922年日本政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後被收歸官有,1928年成為當時全台最大的釀酒工場。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正式於園區成立,提供許多大專院校生、藝文團體、產業等文化創意發表與交流的舞台,更讓舊台中酒廠從此由製酒工業遺址活化新生,蛻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展基地。[1]

歷史脈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推動之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第五酒廠,又稱台中舊酒廠。 其前身創立於日治時代的1916年,初為民營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 因日本政府在1922年實施酒類專賣制度而被收歸官有, 1945年二戰後由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專賣局台中支局接管、 1947年國府轉為公賣,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接管, 短短不到百年,走過許多不同的歷史脈絡。

  • 1916-1922年--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台中酒工場

台中酒廠舊址最早是由日籍商人赤司初太郎(1874-1944)於1914年6月所設立的「赤司製酒場」。赤司初太郎原本在北海道經營木材買賣生意,1895年以日本陸軍御用之有馬組工頭身份來台,自此定居於台灣。1898年於雲林斗六開設雜貨店、旅館而發跡,遂開始經營樟腦、鐵路、糖業等。1914年在台中市設立「赤司製酒場」,1916年11月1日,赤司初太郎籌組設立「大正製酒株式會社」,旗下轄有台中工場、斗六工場及北港工場三個酒工場,總資本額達一百萬元,是當時台灣最大製酒公司。

  • 1922-1945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中酒工場

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大舉投注資金進行各項建設,不但興建基隆港、高雄港等港口,並規畫各大都市、興建西部縱貫鐵路及廣設學校,這些建設都需要大筆經費。因此台灣總督府設立「專賣局」,先將鴉片、食鹽、樟腦及煙草納入國家專賣制度,以充實稅收。 1914年,台灣總督府認為稅收不足因應各項建設開銷,即由專賣局長賀來佐賀太郎擬訂「酒專賣制度實施意見書」,卻遭總督府財務局反對,認為此舉必須收購全台現有二百多家民營酒廠,成本相當高昂。直到1922年,台灣總督提出以「發行公債」方式取得收購經費,並將這個計畫交由日本帝國議會討論,全台二百多家民營酒廠齊聲反對,並組成「反對酒類專賣同盟會」,但帝國議會以表決方式通過台灣總督府提案,於1922年7月1日正式實施酒類專賣制度。酒類專賣制度實施之後,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台中工場於1922年遭到政府徵收,先設立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中酒工場」。在此時期,除了原有徵收廠房之外,又興建臨時廳舍、宿舍、大型木造倉庫及鍋爐室等。後來,專賣局在此開設「台中專賣支局」,負責管理台中地區的專賣業務。1926年,「台中專賣支局」改稱「專賣局台中支局」,台中酒工場為其所管轄。此時期由於產量增加及化學工業化的發展,廠區內建築物大量擴建,並購買海南製粉株式會社工場用地,還興建輕便鐵路與台中火車站相接連,以方便原物料及產品之運輸。

  • 1945-1958年--台灣省公賣局第五酒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省政府接管台中酒工場,取消「專賣」名稱而改為「公賣」,並將其改制為「台灣省公賣局第五酒廠」,繼續生產米酒及清酒。此時廠區內的日本籍人士,已全遭遣送回國,廠區中央的日本神社也遭到破壞。

  • 1958-1998年--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中酒廠

1958年台灣省公賣局將其更名為「台中酒廠」。之後,為配合台灣飲用酒習慣的改變,逐漸停止生產特級清酒,生產線改生產黃酒,之後又大量製造紹興酒,1970年更生產高品質的花雕酒。至於在米酒方面,1971年台中酒廠在實驗室林慶福主任的帶領下,找到了新種的醣化菌,可以更快速地生產米酒,使台中酒廠的米酒產量高居全台各酒廠之首位。 然而在1970年代,台中市區逐漸開發,台中酒廠舊址已從原本的郊區變成市中心區。隨著附近道路的開闢及居住人口增加,此酒廠對於都市發展已造成妨害。且因酒廠為民生工業之一環,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污水及廢氣,也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彈。再加上酒類製品生產量日益增加,原廠址已不敷使用,而必須另覓新址。1979年,台中酒廠派員到新開發的台中工業區(台中市南屯區)進行評估,1990年即斥資55億元,在台中工業區購買21公頃的廠地。1998年7月21日正式遷廠到台中工業區。

  • 1998-2011年--閒置與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立

台中酒廠搬遷至台中工業區新廠之後,舊酒廠留下大片工業遺產與歷史建築,足以見證日治時期迄今的台灣製酒產業發展歷史,於是2002年7月獲台中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而國有財產局將5.6公頃的土地及建物所有權撥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使得台中酒廠舊址得以完整保留,並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規畫為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中的五大創意文化園區之一-「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推展基地,定位發展成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 另外,掌管全台各地文化資產相關業務的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亦設立於此。其政策推展目標為:有效結合地方政府、大專院校、民間及社區組織,形塑完整的文化資產保護網絡,建構符合文化資產發展之生態環境,並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國際合作。

  • 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正式成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接棒揭牌,展現新格局與新抱負2012年5月20日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因應政府組織改造,改制為「文化部」,「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亦同時改制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現今各館廠已有全新的身分,過去渭水樓曾是包裝材料倉庫,今為園區的圖書館所在地;雅堂館原為米酒成品倉庫及半製品儲酒庫,如今則作為多功能用途的大型展覽場,為臺灣的文創大業盡力;於中央廣場角落的國際展演館前身為包裝作業使用,目前已展出各類型展覽,顯示邁向國際的企圖心。[2]

園區介紹

  • 1916文創工坊

為活絡園區利其多元發展,落實「文創生活,生活文創」的理想藍圖,由專業團隊將舊廠房打造成「1916文創工坊」,文創工坊位於R12生活設計館空間,無論個人、團體、公司行號或工作室皆可申請進駐;文化資產園區發展推廣中心除了提供文創工作者創作、展演、銷售、體驗等空間之外,並給予產品打樣、育成、整合行銷等服務,目標打造中部地區最大型之文創聚落。目前園區內「1916文創工坊」齊聚視 覺、工藝、傳統產業轉型、青年創業、音樂等各種類型之文創工作者,以「前店後場」的概念營運,提供民眾彩繪、金工、縫傘、織布或捏塑等多元體驗課程與客製化商品服務,歡迎闔家蒞臨體驗文創!

「1916文創工坊」位於生活設計館(R12),邀請視覺及工藝領域、傳統產業轉型領域、青年創業團隊、音樂團體等四種類型之文創工作者齊聚一堂,除了提供文創工作者創作、展演、銷售、體驗等空間之外,並給予產品打樣、育成、整合行銷等服務,共同打造中部地區最大型之文創聚落。

  • 台灣菸酒展示服務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舊酒廠工業移址打造酒文化館,並與台灣菸酒公司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辦理「曲水流觴」特展,展區共分為「釀:」酒的製造、「品:世界酒文化」、「抒:品酒藝術」、「酣:酒與生理」、「遊:酒香之旅」「藏:鄧東明先生典藏」六區外,另設有品酒服務站。

  • 方舟音樂廚房

原名八號倉庫建築木構造的大跨距桁架,是酒廠內僅有罕見建築形式, 透過改造讓老舊倉庫化身為現代搖滾空間,提供一舞臺給充滿音樂理想朋友圓夢的場域。

方舟音樂藝文展演空間,如同"The Arts Dreaming Ark」位於存在了一世紀之久的舊酒廠內,打造出專業的表演舞台、燈光以及音響設備,提供給各個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音樂人,一個具有獨特文化意義的表演場域。TADA Ark佔地兩百坪,兼具演唱會、記者會、發表會以及大型聚餐等的復合式分享空間。

詳細資訊

  •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電話:+886-4-22177777#6999
  • 開放時間

1.園區開放:週一至週日 6:00-22:00

2.平日展館:9:00-17:00(依各展館公告為主)

3.夏季假日:9:00-18:00 5月-10月

  • 交通方式

1.高鐵台中站-轉乘公車: 33、82、101、102、125、166路公車。

2.台鐵台中站: 由台中火車站(後站),步行約12分鐘抵達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3.公車客運

「臺中酒廠」站:路線33、60、82、89、101、102、105、125、166、281、281副路公車,步行約2分鐘抵達園區

「第三市場」站:路線7、9、12、18、20、35、41、52、58、58副、65、73、100、100副、107、108、131、132、158、200、284、285、700路公車,步行約5分鐘抵達園區。

有關優化專用道為配合臺中火車站前廣場(廣六)改建工程,目前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路公車,調整臺中火車站下客點為東協廣場。

4.自行開車

國道1號:臺中交流道(里程178)▸往臺中▸台灣大道,往市區方向(右轉)▸五權路(台1乙線)▸過地下道 (左轉)▸復興路三段抵達園區,位於右側。

國道3號:大里交流道(里程209)▸連接台63線(中投快速公路)直行▸五權南路(右轉)▸復興路三段抵達園區,位於右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