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舌尖上的美味—餘干芡實(嚴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舌尖上的美味—餘干芡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舌尖上的美味—餘干芡實》中國當代作家嚴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舌尖上的美味—餘干芡實

在去中國芡實之鄉——江西上饒餘干縣採風之前,我一直以為芡實是一味中藥,而不知道它還是一種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我初次知道芡實是30多年前。那時我隨在廣東工作的先生赴廣東生活。初到廣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廣東人講養生,愛喝湯。而且還會在湯中加些諸如百合、當歸、枸杞、芡實之類的藥材。這些藥材除在藥店裡、超市能購買到外,市場里攤位上也能買到。攤主還會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配方。我那時1.65米的個子,體重卻只有96斤,偏瘦。用朋友的話說,一陣風可以把我吹跑。

廣東本地的朋友建議我用藥材煲湯,以增加身體營養。我開始還是採納了朋友的建議。芡實,就是我在這樣情形下認識的:白白的,圓圓的,小巧玲瓏,像一顆顆小珍珠。但它具體有什麼作用,我沒深究。用藥材煲幾回湯後,終因在我的潛意識里認為只有病人才會喝藥,哪有健康的人平時需要用藥材呢?!況且是藥三分毒。我終於放棄煲湯時加入藥材。

我後來知道芡實,是在醫生的藥方上。前些年,我的胃有些不適,找中醫看病,醫生的處方上所列的十幾味中藥中,芡實名列其中。我想芡實對胃病的治療是有作用的。

今年8月初,南方,驕陽似火!正是南方最熱的時候,我隨河北名人名企文學院一行作家20餘人參加了江西上饒市三清女子文學研究會組織的採風活動,來到了中國芡實之鄉——江西上饒餘干縣。正是這次釆風之行讓我近距離看到了傳說中的芡實,讓我對芡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餘干縣地處鄱陽湖南岸,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有着700多年的芡實種植歷史。

我們此行採風的目的地是位於餘干縣現代農業示範區的落腳湖5萬畝連片芡實種植基地,這裡也是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芡實種植基地。

烈日炎炎,擋不住我們對5萬畝芡實連片種植基地的好奇。沿着康山大堤,我們乘坐的大巴快速行駛着,窗外的鄱陽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

車內,隨行我們參觀的江西餘干縣康山墾殖場黨委副書記朱志強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着餘干和康山墾殖場的歷史……這是一個看起來40多歲的中年男人,精力充沛、謙虛、熱情好客。他那略帶江西口音的普通話,雖然有時讓坐在車後面的我沒聽清楚他表達的意思,但是我依然能感到他作為一個康山農墾人的驕傲和自豪。

我有些好奇為什麼會叫「落腳湖5萬畝連片芡實種植基地」呢?應該有些故事吧?!

問度娘,原來過去這裡是一片面積數萬畝的荒灘,因元末朱元璋水軍船隊在此避風歇腳而得名「落腳湖」。修築大堤後,這裡被改造成「井字型」的田見方、渠成網、路相通、意大利楊樹成行的現代田園,現在已發展成現代休閒觀光農業:落腳湖萬畝芡實基地。

呵呵,原來「落腳湖5萬畝連片芡實種植基地」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在萬般期待中,我們終於與傳說中的中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芡實種植基地「落腳湖萬畝芡實種植基地」相遇了。

時值盛夏時節,康山大堤下落腳湖萬畝芡實種植基地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我們一下車,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望無際的翠綠。從遠處看,芡實的葉子與荷葉無異。近去看,翡翠般的葉子比荷葉大,圓圓的葉面上有些凹凸皺起,布滿尖刺,邊角向上微翹。葉子挨挨擠擠,平鋪在水面上。紫色的花兒調皮地從綠葉中伸出,佇立在水面上,似乎要與葉子比個高低。微風吹過,碧綠的芡實葉隨風起伏,像波浪一樣蕩漾開去,湖水盪起一層層漣漪。陽光、藍天、白雲,紫色的花、湖中一望無際的綠葉像是一幅美麗的畫,讓人震撼。

隨行的作家紛紛拿出手機給這美如畫的景色拍照,並尋找最佳位置拍照留念。

看見眼前的芡實,不禁讓我想起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詩句「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

朱志強書記邊走邊向我們介紹:「芡實又叫雞頭米,被譽為水中人參,營養價值高。健脾、養顏、防燥。由於我們在芡實種植過程中很少使用化肥農藥,芡實生長過程中自然脫落的葉子、根莖、籽實或腐爛成為有機肥,種植出來的芡實色白、粒大、味美、清香、營養豐富而遠銷海內外。」

2015年,中國園藝協會授予餘干縣為「中國芡實之鄉」。鑑於落腳湖良好的生態環境,同年經中國烹飪協會組織專家來落腳湖基地親眼見證從種植地提取的芡實梗、泥鰍、黃鱔等食材經烹飪加工後進行考評驗收,餘干獲評「中國生態美食之鄉」美譽。2016年餘干獲農業部批准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材料<芡實>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單位,2018年,「餘干芡實」獲評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

…….

聽着朱書記的介紹,看着眼前一望無際的綠,想想當年的一片荒灘,荒無人煙,我們深知餘干被稱為「中國芡實之鄉」的背後,是這塊土地勤勞、智慧的人努力的結果。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基地的展廳里,我們看到,牆上的宣傳欄有介紹芡實各個生長時期的照片,以及介紹芡實的種植技術、芡實的功效——芡實性甘、澀、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

據史料記載,芡實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被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明代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記載芡實能「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以及芡實的食療保健作用等。」

我們在宣傳欄展板前一一駐足。

這些介紹,讓我們初次清晰地了解芡實的生長過程、芡實的藥用以及食療保健作用。

我們感嘆:芡實不愧為水中人參!

回到休息地,我意猶未盡,上網查詢芡實。進一步了解到芡實與蓮子、淮山煮粥,具有補脾去濕的作用。小孩子吃了對脾胃好。這可是對脾胃不好,怕吃藥的孩子是一個福音。

呵呵!原來芡實用水煮,再加上桂花和白糖,在蘇州,芡實上市的季節,還被當作一道美味時令小吃呢!

哈哈,待餘干芡實成熟的季節,我一定要嘗嘗餘干的這美味的時令小吃![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