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舜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舜井

舜井,又名舜泉,位於濟南舜井街中段西側。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收錄。以虞舜掘井出泉的傳說而得名。池呈井形,井口直徑0.5米,石砌井壁,上置塊石雕鑿的圓口作岸,周飾石欄,井內垂鐵鏈,寓「舜井鎖蛟」之意。池西牆壁掛《舜井》黑字銅匾。

基本內容

中文名:舜井

出生地:濟南

國 籍:中國

舜井

早年間 濟南 老城的南門名舜田門,是因為古史稱大舜在 歷山 耕田的緣故。歷山又曾名舜耕山和舜山,只是到了唐朝以後才俗稱 千佛山的。

舜井的事跡,見於《孟子》等古籍。據載,大舜年幼喪母,後母與弟弟多方迫害他。他們騙大舜淘井,然後落井下石,幸虧井下石壁有溶洞通外,大舜得以逃生。然而大舜也因此發掘出一處甘泉,人們稱之為舜泉,也叫舜井。

舜泉在歷代正史中都有記載,泛稱其在歷山之下,唐代的記載才明確說它在此處。宋代習稱它為舜泉,並由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特作《舜泉詩》,並由蘇軾書寫立碑,成為著名的景觀。舜泉的形狀多次變更,唐代曾在泉上砌成兩個井口,後來僅留一井。現在井口上掛着一條鐵鏈。傳說這是大禹治水時降伏了一條破壞河道的蛟龍,鎖在井內,並說待到鐵樹開花時才釋放它,這一傳說有可能是當年舜廟中的道士們炒作的。

舜井後有院落,稱舜祠,或稱舜廟。由丘處機賜名為「迎祥宮」。有石碑為考。

舜井原在南門大街的舜廟中。舜廟在大街之西,院落寬宏,殿宇巍峨,滿院松柏蒼翠,曾被譽為「松韻南熏」,列入濟南十六景之一。廟內有元代濟南狀元、史學家張起岩撰文書寫,由著名文學家張養浩額的迎祥宮石碑,因是濟南兩大鄉賢合作的珍品,[1]被譽為濟南鎮府之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