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航路指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航路指南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航路指南,是指將海圖上無法表達或者不能完全表達的有關航海資料匯編所成的書,作為海圖資料的補充,提供給航海人員更豐富的航海資料和航行經驗,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參考書。閱讀時必須結合文中所引用的海圖,同時參鬩補篇和有關的航海通告。各航海國家均有自己的航路指南,按海區分卷出版。《中國航路指南》由北向南分3卷出版,另外也出版了太平洋西北部海區航路指南。

主要內容有:①海區概況,包括海底地形、地質和水深、島嶼分布、航路分布、港口信號等。②海區水文氣象,包括風、氣壓、氣溫、濕度、降水、雲量、霧況、能見度、潮汐和水流、風浪和涌等。③海區航海資料,包括航路介紹、航行方法、危險物、淺灘、顯著物標、對景圖、引航制度、錨地、航標以及浮標系統、碼頭和泊位等。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