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色西底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色西底鄉隸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地處甘孜縣城東部,東連庭卡鄉,西接呷拉鄉,南靠新龍縣,北與拖壩鄉隔江相望,海拔3360米,西距縣城12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396千米,省會成都754千米。區域面積72.4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2035人。 民國,屬孔薩土司。1959年,湯麥鄉併入色西底鄉。1960年,劃歸雅碧江公社,設色西底大隊。1962年,析置色西底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截至2020年6月,色西底鄉下轄11個行政村。 2011年末,色西底鄉有商業網點1個。[1]

歷史沿革

民國,屬孔薩土司。 1956年,設湯麥、色西底2鄉。 1959年,湯麥鄉併入色西底鄉。 1960年,劃歸雅碧江公社,設色西底大隊。 1962年,析置色西底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色西底鄉轄木西、西龍卡亞卡巴、德然亞書、德然麻書、色西亞書卡、色西麻書卡、珠巴、尼隆、則打、曲卡龍、甲衣12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色西底鄉下轄1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色西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色西底鄉地處甘孜縣城東部,東連庭卡鄉,西接呷拉鄉,南靠新龍縣,北與拖壩鄉隔江相望,海拔3360米,西距縣城12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396千米,省會成都754千米。區域面積72.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色西底鄉地處川西高原(青藏高原東南緣)向山原的過渡地帶。

氣候

色西底鄉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垂直氣候特點明顯。

水文

色西底鄉境內河流屬雅礱江水系,有雅礱江1條主河。雅礱江從呷拉鄉斜貫流入色西底鄉,境內流長12千米,由西向東南經色西底鄉流入新龍縣。天然落差150米。

自然災害

色西底鄉境內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冰雹、洪澇、泥石流等。

人口

2011年末,色西底鄉轄區總人口2129人。總人口中,男性1109人,占52.1%;女性1020人,占47.9%。總人口中,以藏族為主,達2126人,占99.86%。2011年,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長率1.5‰。 2017年,色西底鄉常住人口1974人。 截至2019年末,色西底鄉戶籍人口2035人。[3]

經濟

農業

色西底鄉畜牧業以飼養牛、馬、羊為主。2011年,年末存欄牛1206頭,馬403匹,羊203隻。

商業

截至2011年末,色西底鄉有商業網點1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色西底鄉有鄉中心學校1所,在校生10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色西底鄉有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色西底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48人,支出49萬元。[4]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色西底鄉因政府駐色西底自然村而得名。「色西底」為藏語,金色河邊之意。

地方特產

甲恩茶

是甘孜縣獨具風味的茶,也是其他藏區少見的清茶,甲恩在甘孜城鄉極為普遍。甲恩茶的製作簡單、方便,把雪山桑葉盛入一大鍋內加上白鹼或蘇打,摻水一道煮至水干色烏黑為止,然後將煮好的甲恩茶曬乾收好。每次燒茶抓上一撮就行了,也可泡在開水裡直接飲用。煮出的甲恩茶不僅色美,而且利胃降血。 甲恩酥油茶的製作方法:先用茶罐把茶燒開,再把茶倒入專制的茶桶中,加入酥油、鹽、少許牛奶或奶粉,用攪棒上下反覆攪打四、五十次後即可斟用。此茶不僅色美味香,回味無窮,還有禦寒、耐餓、提神之功效。

酥油

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提煉酥油的方法很簡單,將奶汁稍微加溫,然後倒入大木桶內,來回上百次的抽打,直攪得油水分離,之後,把浮在上面的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舀起來裝進皮口袋,冷卻之後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許多種吃法,但主要的是用於製作酥油茶。[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