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節前神經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節前神經元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節前神經元,生物學術語,即內臟運動神經從低級中樞到達所支配的器官,需要2個神經元,第1個神經元稱節前神經元,其胞體位於低級中樞。

術語介紹

軀體運動神經自低級中樞至骨骼肌只有一個神經元。而內臟運動神經自低級中樞發出後在周圍部的內臟運動神經節(植物性神經節)交換神經元,由節內神經元再發出纖維到達效應器。因此,內臟運動神經從低級中樞到達所支配的器官須經過兩個神經元(腎上腺髓質例外,只需一個神經元)。第一個神經元稱節前神經元preganglionic neuron,胞體位於腦幹和脊髓內,其軸突稱節前纖維preganglionic fiber。第二個神經元稱節後神經元postganglionic neuron,胞體位於周圍部的植物性神經節內,其軸突稱節後纖維postganglionic fiber。節後神經元的數目較多,一個節前神經元可以和多個節後神經元構成突觸。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