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芫菁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芫菁科
原圖鏈接

芫菁科(Meloidae),鞘翅目下一科。芫菁科昆蟲,全世界已知大約有7500種。芫菁是鞘翅目芫菁科昆蟲的統稱。

芫菁科昆蟲體一般為中型,長圓筒形,黑色或黑褐色,也有一些種類色澤鮮艷。頭下口式,與身體幾成垂直,具有很細的頸。觸角11節,絲狀或鋸齒狀。前胸一般狹於鞘翅基部,鞘翅長達腹端,或短縮露出大部分腹節,質地柔軟,兩翅在端分離,不合攏。足細長,跗節5-5-4,爪縱裂為2片,前足基節窩開放。本科昆蟲具復變態。本科種類經濟價值比較複雜,既有益又有害。成蟲為植食性,很多種類是農牧業的重要害蟲,主要為害豆類、黃麻、馬鈴薯花生、甜菜等作物以及牧草、苜蓿等,有的種類還為害藥用植物如黃芪甘草等。由於本科昆蟲能產生芫菁素(亦稱斑蝥素),有起泡、利尿等作用,很久以來就在醫學中套用。《本草綱目》所載的「葛上亭長」即指豆芫菁屬的豆芫菁或同屬的其他種類;歐洲用來提取芫菁素的種類主要是綠芫菁屬的西班牙綠芫菁。近年來經臨床試驗證明,芫菁素在治療癌症方面也有一定的療效。[1]

芫菁成蟲具有咀嚼式口器,是植食性昆蟲,它們成群結隊地集中在植物上啃食葉片,可以聽見沙沙作響的聲音,由於食量驚人,經常把整棵植物吃光。

芫菁還是非常典型的復變態昆蟲,一年之內,經歷卵—>三爪幼蟲—>蠐螬型幼蟲—>偽蛹—>—>成蟲這六個變態過程,可謂是奇葩中的奇葩。

芫菁成蟲是植食性的,幼蟲卻是肉食性的。雌蟲在交配完畢之後將卵產在土壤中。卵孵化成的三爪幼蟲非常活潑,多數會迅速搜索土中蝗蟲的卵;一旦找到就會進入卵囊中取食,逐漸變成蠐螬型幼蟲;幼蟲離開食物,深入土中變成一隻一動不動的偽蛹,在土壤中越冬;等來年春天,偽蛹變成蛹,再羽化為成蟲,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芫菁。[2]

特徵

芫菁鮮艷的體色是為了警告鳥類等捕食者它具有毒性。

大多數芫菁都能產生斑蝥素(cantharidin ,又叫芫菁素)。受到威脅時,芫菁會分泌一種氣味辛辣的黃色液體即斑蝥素。斑蝥素毒性很強,能刺激動物的細胞組織。人碰到後皮膚紅腫潰瘍,起一個大水泡,疼痛難忍。[2]


參考資料

  1. 芫菁科. 百科知識 (中文). 
  2. 2.0 2.1 沒事兒別去撩芫菁,小心....... 每日頭條. 2018-03-0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