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碼,又名蘇州碼子、番仔碼、草碼等,是其中一種數目字。 相傳是由南宋時期的算籌演變而來, 在明朝蘇州杭州等地商販中盛行,花碼原本只是商業界用於買賣和速記,直至末民初,才在民間甚至官方廣泛應用, 後傳到廣州, 香港澳門

這些字體曾經是香港街頭巷尾商戶, 舊式茶餐廳及中藥房等標示價錢的方式, 直至80至90年代花碼字才漸漸式微, 現在只有在越舊式的地方,才有可能看到它的蹤影。

八九十年代前廣泛被商戶使用

1234567890是阿拉伯數目字,屬於外來字。從來,中國人是以「文字」表達數目,1234567890的文字寫法是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零,加上拾佰仟萬億兆。在未有阿拉伯數目字的中國時代,比如要表達$1,378,就要用筆寫:壹仟叄佰柒拾捌圓正!還要毛筆寫呢!對比之下,在未認識阿拉伯數目字前,要書寫中文數字單位,在日常零售、記賬、會計,有多不便。

花碼不但簡單易學易用還可速寫,又可簡化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零, 一串數字可以連筆寫出,寫法亦如同算珠,可配合算盤使用。 花碼字早於香港開埠時便已通用,不論是酒樓、街市、甚或是小巴,隨處可見。

消失中的數字

直至80至90年代香港變成國際大都會,隨着電腦和計數機的普及,算盤和花碼字才漸漸式微,被全球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取代。[1]

八十年代以前,香港的紅色小巴以花碼標示車資,卻因外傭看不懂花碼,從此小巴逐漸以阿拉伯數字來標示車資;千禧以前,小學數學課程大多會授教花碼,並稱其為「中國古代數字」或「中國數碼」,但如今已成絕響。[2]

時移勢易,花碼在大陸和台灣近乎絕跡, 如今卻隨着老一輩的離去和老店鋪的式微, 花碼而逐漸消失。

花碼寫法

花碼寫法,主要分上下兩行,上行寫的是數值,下行寫的是單位。例如下行寫「元」,上行寫的第一個數字為個位數;例如下行寫「元」,上行寫的第一個數字為個位數;下行寫「百元」,上行寫的第一個數字即為百位數。

$12,675,319的寫法是「〡=〦〧〥〣-〩」千萬元。

於數字1-3一拼使用時,會容易引起誤會,如「〢〡」(21)看成「〣」(3),因此,如「21」,第2數字會使用中國數字「一」來代替「〡」,而寫成「〢一」;又如兩個 〣 〣 (3,3) 就會寫成〣三。

花碼對照阿拉伯數字如下:[3]

0) 〇
1)〡/ 一
2)〢 / 二
3) 〣 / 三
4) 〤
5) 〥
6) 〦
7) 〧
8) 〨
9) 〩

視頻

【木辛活動日誌】失落的數字-花碼/The Lost Culture-Suzhou numerals

參考來源

  1. 不再流行的花碼字. ANIMA PIECES. 2020-07-11. 
  2. 行街見到「鬼畫符」?帶你解讀買少見少嘅花碼字. 巴士的報. 202-08-20 [2022-01-16]. 
  3. 消失中的數字 – 花碼. ETTC. 2016-03-07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