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蒼白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蒼白球是位於大腦兩側半球深部的基底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尾狀核、殼、蒼白球(合稱紋狀體)、屏狀核和杏仁核組成;其中蒼白球和殼核又被合稱為豆狀核。

基本內容

蒼白球是位於大腦兩側半球深部的 基底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尾狀核、殼、蒼白球(合稱紋狀體)、屏狀核和杏仁核組成。其中蒼白球和殼核又被合稱為 豆狀核。

基底核是 錐體外系的中繼核。其接受大腦皮質、 丘腦等處的神經衝動,並經蒼白球發出纖維至丘腦而與大腦皮質聯繫。蒼白球的下行纖維,通過紅核、 黑質、網狀結構等影響脊髓下運動神經元。

一般來說,蒼白球的病變可出現 肌張力增高、動作減少及靜止性震顫(如 帕金森綜合徵)等症狀。 [1]

蒼白球鈣化

蒼白球是位於顱內腦組織的結構,蒼白球位於基底節的位置。基底節的蒼白球一般在10歲,14歲以後就可以出現逐漸的鈣化,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發育過程,並不會有什麼症狀。一般鈣化是雙側對稱型的,這稱為生理性鈣化,不需要做什麼治療,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平時繼續觀察就可以了。除了蒼白球以外,腦內還有很多部位都可以出現鈣化,比如出現脈絡叢鈣化,松果體鈣化以及大腦鐮鈣化,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變化。所以出現鈣化灶病不是有什麼急病存在,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這些也都不需要做什麼處理,不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也不會影響到壽命。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