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家壋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蘇家壋中學始建於1968年,整個校園占地38畝,現有學生695人,在校教師35人。該校校舍建築面積3739平方米,其中生活類用房1475平方米。

建設目標

該校校舍建築面積增至6239平方米,其中生活類用房將增至2775平方米,預計可容納學生900名左右。

主要任務

該校力爭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資金支持,爭取新建實驗綜合大樓一幢、教工宿舍綜合樓一幢,規劃好學校運動場地及學生活動場地的硬化工作。

學校文化

校 風:師生團結, 認真教學

尊師守紀, 文明禮貌。

班 風:關心集體, 秩序井然,

環境美化, 團結互助。

教 風:愛崗敬業, 為人師表,

循循善誘, 勇於創新

學 風:勤學苦練, 誠實虛心,

持之以恆, 一絲不苟。

校園諮詢

江西共青城市2023年「非遺——西河戲進校園」活動在蘇家壋中學舉行

為進一步加大非遺的傳承力度,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在校園的普及與傳承,日前,共青城市文廣新旅局攜共青城市文化館在蘇家壋中學開展了「2023年共青城市非遺——西河戲進校園」活動。

西河戲經國務院批准,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河戲植根於村野鄉俚,旋律高亢奔放,渾厚質樸,唱腔為板式體,以西皮、二黃為基本聲調併兼有青陽高腔、漁歌、民間小調等,唱腔拖腔較短。台詞念白多為鄉音俚語,服裝古色古香,表演形式古樸誇張,武打戲部分中的招式多由民間拳術變化而來,較為生活化,頗具鄉土氣息。

學校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片沃土,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意義重大,不僅豐富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增進非物質文化遺產[1]知識,活躍校園文化[2],還可以全面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同時還要求非遺傳承人和廣大青少年,一要持之以恆堅持好,要切實認真籌劃、嚴密組織;二要積極參與展示好,傳承人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把最好的作品和技藝展示出來,展現全市非遺傳承人的風采;三要珍惜機會學習好,希望同學們虛心向傳承人學習,力爭做到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把共青城市非遺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