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州市第三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州市第三中學是1906年創辦的一所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晏成中學與慧靈女中兩所教會學校。2011年增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校」,學校被中共江蘇省委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是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省文明單位。於2015年第一年創辦慧成實驗部,招收初一學生80名。 中文名:蘇州市第三中學 外文名:Suzhou No.3 Middle School 位 於:江蘇省蘇州市臨頓路謝衙前14號 創辦人:麥嘉祺先生 創辦時間:1906年[1]

簡 稱:蘇州三中 前 身:晏成中學與慧靈女中兩所教會學校 校 區:南校區、東校區和西校區 管理模式:本部領導,校區辦學、部辦服務

校 訓:學道愛人 校 風: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教育理念:關愛每個學生,服務每一個家庭

歷史沿革

蘇州市第三中學(南校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臨頓路謝衙前14號,2011年增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校」。 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前身是晏成中學與慧靈女中兩所教會學校。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浸信會西差會創辦浸會小學,1909年(宣統元年)遷址臨頓路謝衙前,增設中學部,1913年,改名為晏成中學。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美國南浸信會西差會創辦慧靈小學,創辦人為蘭紗裴女士,1911年(宣統三年)遷址臨頓路謝衙前,改名為慧靈女中。民國初年,梁啓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曾到學校講學;孫中山先生於1919年為晏成中學題寫「其道大光」的匾額;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學校一度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尤以外語與體育見長。1936年,程金冠代表中國參加柏林奧運會。但是,由於國民時期,戰爭頻繁,社會動盪,兩校幾經變遷,教育教學不免受到影響。1953年1月,人民政府接辦為公校,遂定名為「蘇州市第三中學校」。1960年,學校被中共江蘇省委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並被確定為「五年一貫制」試點學校。 20世紀90年代,學校深化教育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1996年,蘇州市第三中學與市三十九中合併辦學;同年,經市政府批准,創建了蘇州市第一所國有民辦公助性質的全日制中學——平江中學。1998年,蘇州市第三中學正式恢復「江蘇省重點中學」稱號。2000年,平江中學與母體蘇州市第三中學分離,遷址西北街,並租賃光明絲織廠的部分廠房作為校舍。2003年,蘇州市第三中學與市二十一中合併辦學,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模式,合併後的二十一中校區作為平江中學的一個分部。2004年,平江中學及其分部(原二十一中)兩校區一起遷址學士街389號,形成「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同年,蘇州市第三中學高中部通過了江蘇省四星級高中評估組專家的驗收,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6年,蘇州市第三中學又與市一初中合併辦學,並將蘇州市第三中學初中部(原三十九中校區)遷至原市一初中校區,作為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初中部,增設平江中學二部。2007年,蘇州市第三中學又與通才中學實行緊密型合作辦學。

學校校友

1906年建校以來,蘇州市第三中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其中有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吳學謙;中國神舟五號指揮部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院院士王禮恆教授;骨髓移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育種專家戴恩松;中國科學院院士、岩石專家王德滋;中國工程院院士、艦船研究設計專家潘鏡芙;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冶金專家殷瑞鈺;中國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張祖勛等兩院院士;有著名腦外科專家杜子威;著名橋樑專家任旭初;著名作家蘇童;著名歌唱家顧欣和著名教育家於漪等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材。

學校校區

蘇州市第三中學有三個校區——南校區(高中部)、東校區(初中部)和西校區(民辦性的平江中學)。其中,南校區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名園——獅子林,是一座園林式的校園,校園內聳立着弘道樓逸夫樓成林樓縱橫樓而中山苑弘澤園麥蘭園璞石成器等景觀鑲嵌其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和諧結合,恬淡、典雅。東校區是一座古典園林式的校園,內有被譽為「小林屋洞」的小花園和明清時期的建築——惠蔭書院,環境優美典雅,文化氣息濃郁。平江中學位於學士街389號,內有王鏊古居、慧成樓、學士樓]等。據有關資料顯示,三個校區共計學生4600多人,在職教職 530多人。該校擁有140869冊圖書,每年訂閱160多種期刊、60多種報紙;建有千兆校園網,是一所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學校。

辦學宗旨

蘇州市第三中學形成了「本部領導,校區辦學、部辦服務」的管理模式,形成行政、學術、督導三支隊伍,努力構建現代學校制度。與此同時,該校提出了「學道愛人」的校訓和形成了「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風。該校的辦學目標與教育理念也與時俱進:1997年,該校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宗旨,2000年,提出了「讓學生更聰穎、更健康、更有創新能力」的辦學目標,2002年,提出了「關愛每個學生,服務每一個家庭」的教育理念,2005年底,提出了「弘揚百年優良辦學傳統,再創新百年育人偉績」的辦學追求。

師資力量

蘇州市第三中學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2004年,該校明確提出「打造名師文化」的口號,通過建立青年教師和幹部研訓基地、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選派優秀教師出國研修和聘請專家進校講學等,多渠道、多途徑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校有特級教師、名校師、學科帶頭人等近32人,出國研修教師1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的高學歷教師65人。

科技特色

1976年,蘇州市第三中學建立了地震測報站,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堅持了下來,並成為全國中學系統中的「獨此一家」,1997年4月,鍾連元同志任蘇州三中校長,將逸夫樓建設成為科技中心,並建立了以地震科普教育為龍頭的多學科結合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2005年,該校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十八屆國際科聯大會的分會場活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深情寄語蘇州市第三中學:「希望學校把科技活動繼續搞好,使青少年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風氣推廣開來。」為了認真落實溫總理的批示,學校開展「科普知識進課程、科普專家進課堂」的「雙進」活動,建立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蘇州市第三中學科普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夏令營。2007年,蘇州市第三中學開展電腦機器人援藏行動,在全國引起很大的反響。該校學生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比賽中屢屢獲得大獎。

體育特色

2003年,蘇州市第三中學進行「市隊校辦」體制改革,推動了該校體育工作的發展,教工男籃勇獲蘇州市教工籃球賽「三連冠」,學生女子籃球隊參加國內外比賽屢獲獎牌,一度出訪台灣比賽。張曉一同學,2006年他獲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跳遠冠軍,後入選國家田徑集訓隊,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

學校榮譽

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校取得了一系列辦學成果。該校成功舉辦全國五省二區一市孫中山教育思想研究會;編號為5013的小行星被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蘇州三中星」(2007年2月15日,蘇州三中星首次沖日);學校是「全國中小學現代技術實驗學校」、首批「國家防震減災科普基地」、「江蘇省四星級學校」、「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蘇州市教科研先進學校」、「蘇州市校務公開先進學校」、「中央教科所外國語實驗學校」、「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牛津英語實驗教材試驗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生源基地」、「江蘇科技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和江蘇大學生源基地」、「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室和蘇州大學外語教學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2006年12月,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參觀蘇州三中後欣然題寫:「凝聚姑蘇靈氣,匯成全國驕傲」。

視頻

蘇州市第三中學趙穎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