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47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47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蘇-47戰鬥機

研製時間: 20世紀80年代末-1997年

定型時間: 1997年9月25日

國家: 俄羅斯

蘇-47戰鬥機(俄文:Су-47 Беркут ,英文:Sukhoi Su-47 ,北約代號:Firkin"小木桶",蘇聯綽號:Беркут ,譯文:金雕),是俄羅斯空軍多功能超音速戰鬥機

蘇-47戰鬥機的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的X-29試驗機很相似,是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型號。

蘇-47戰鬥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32和S-37的編號,1997年9月25日首飛,2002年編號改為蘇-47,由於無法滿足俄羅斯軍方的空戰需求,最終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也沒有實現量產。[1]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蘇-47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由於機上將裝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操縱系統和火控系統,故飛機可完成0速的機動動作,也可在保持航跡不變的情況下,完成0半徑的轉彎(定點轉彎)和完成0半徑的筋斗(定點筋斗),因此在空戰中飛機頭部可以隨時指向敵機,並實施攻擊。由于飛機的升阻比大,故飛機的作戰半徑和留空時間都較大,加上飛機能不加力超音速巡航,它可迅速到達作戰空域。

Su-47機身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全機主要由鈦鋁合金建造,13%為複合材料。機鼻雷達罩在前部稍微變平,底邊為水平,為的是將它的反尾旋性能最優化。機翼面板的90%由複合材料製成。前掠翼的縱橫比很高,這使它在長距離任務中有很高的性能。翼前緣延伸面與機翼平滑地接合,機翼前緣有可彎曲的板條,機翼後緣為襟翼和副翼 。

機型結構

機身頭部為雷達艙,在帶空速杆的卵圓形雷達罩內是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後面是光學雷達、駕駛艙。駕駛艙採用單座座艙,風擋和座艙蓋與蘇-27相同,由無格框的固定前部(氣泡型)和可打開的艙蓋構成,彈射座椅向後傾斜30°安裝。

駕駛艙下部為前起落架艙,採用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雙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駕駛艙。前起落架艙門為單塊設計。單輪主起落架裝於機身上,收入時輪胎轉一角度向前收入發動機進氣道之下。起落架主輪距4米,前後輪距8米。

機身中段與延伸的機翼邊條相融合,機翼翼根有向前延伸的邊條,裝有前平尾和前掠翼。機身中段內為燃油艙、設備艙和發動機進氣道,其下是主起落架艙。機翼邊條下為扇形不可調節的側向進氣道,S形進氣道側面靠近機翼前緣處裝有鴨翼。雙垂尾略向外傾斜,機身中部有兩個大的輔助進氣門,並且採用雷達吸波塗料對飛機進行了隱身處理。

氣動布局和結構為串置三翼面布局,機翼為前掠翼,採用了融合體技術,並使用了吸雷達波塗層和90%的複合材料。機翼前緣後掠角為-20°,有全展長襟翼,後緣前掠37°,內側為普通襟翼,外側為副翼,翼尖為弧型。全動近距耦合鴨翼,前緣後掠50°,後緣後掠-16°,可同步或差動偏轉。外翼後緣有副翼和襟翼(襟副翼),前緣可下偏。

機翼翼根向後延伸到尾部形成水平安定面,前緣後掠角70°,雙垂尾向外傾斜約6°,前緣後掠45°,有內置方向舵。梯形全動平尾的前緣後掠角75°,平尾翼展8米。全動前置平尾亦為梯形,其前緣後掠角約50°,翼展約7.5米。雙立尾的形狀與Su-27的相似,但向外的安裝偏角不大,並具有方向舵。

機身後段為兩個極其相似的發動機短艙、機翼承力梁、垂尾和平尾的承力件,機身最末端為兩個設備整流罩,內有後視雷達。

蘇-47的機翼翼根邊條和機身邊條,能降低阻力和減少雷達反射信號,改善飛機的起飛着陸性能,在亞音速和大攻角時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可增加飛機的航程和高空機動性,並能充分利用複合材料的結構特性。使用的彎曲的進氣道、保形外掛架、前掠機翼等設計措施,使得飛機對雷達的反射面很小,約0.5~3平方米左右。不含空速管,飛機長22.6米,最大起飛重量35噸左右。

動力系統

按計劃,蘇-47將裝兩台由留里卡"土星"設計局研製的推力矢量可控制的AL-41F帶加力的渦扇發動機,推力為20噸級,保證飛機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操縱性能和不加力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蘇-47在設計上十分重視"隱身"能力,在飛機外形設計上大量採用包容、蔽擋、散射和冷卻技術。如對雷達波反射信號強的進氣道、發動機壓氣機和外掛武器,全採用了包容、蔽擋;對輻射紅外信號強的發動機尾噴口等,則除用飛機結構對其蔽擋外,還用冷氣流進行冷卻並把尾氣流吹散。再加上大量採用複合材料和吸波材料,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和紅外信號非常小,另外飛機上還裝有各種主動和被動干擾技術和欺騙技術,因此,可以達到敵機無法發現的程度。

第一架原型機的動力裝置為兩台帶加力燃燒室的D-30F6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第二架蘇-47飛機使用兩台AL-37FU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42.2千牛,帶有推力矢量控制及全權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

武器裝備

首飛的S-37其設計重點突出在大迎角下的機動性和敏捷性以及飛機的低可探測性,採用蘇-35/37的4餘度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系統。

第一架原型機上尚未裝火控系統,武器包括R-27中距空對空導彈、RVV-AE(發射後不管的導彈)和R-73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以及多種引導和非引導對地攻擊武器。此外,蘇-47安裝有一門Gsh-301 30毫米機炮。各種導彈武器均掛在機身下的保形掛架上,必要時也可掛於翼下 。

總體評價

蘇-47驗證機源自於前蘇聯多用途戰術戰鬥機計劃(MFI),前掠翼布局是該機的最顯著的特徵。俄專家稱前掠翼布局可以極大的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尤其是低速飛行性能,並提高了飛機的亞音速航程,改善了起落時的飛行特性 。

蘇-47與它在西方的競爭對手格魯曼X-29一樣是用於科技展示,為下一代俄羅斯戰鬥機打下基礎的。蘇-47剛剛出現的時候,世界為之一片譁然。這種戰鬥機雖然遜於F-22"猛禽",但不輸給歐洲的颱風戰鬥機,它也與更常規的米格1.44爭奪研發資金。但幾年過去了,蘇-47似乎沒有了下文。這可以是俄羅斯保密傳統的體現,也可以是報喜不報憂的傳統的體現。到底真相如何,蘇霍伊自己不說,外人只能猜測,似乎蘇霍伊下一代戰鬥機方案放棄了前掠翼。2010年,T-50的公開亮相,證明蘇-47已經在綜合性能上無法滿足俄羅斯空軍的性能需要。最終蘇-47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

蘇-47在《紅色警戒2》和《鷹擊長空2》中作為空軍單位出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