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苗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苗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岜沙苗族部落僅2000餘人,分住在貴州省從江縣城南6公里處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裡。走進岜沙,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他們以稻作為主,狩獵為伴。這裡箐黑林密,鳥道蠶叢,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側的半坡上。村寨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則為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傳統,髮飾奇特。

基本內容

省:貴州

所屬地區:從江縣

人口:2000餘人

外文名:Miao Zhai

苗寨代表:西江千戶苗寨

國家:中國

行政區類型:少數民族

面積:19平方千米

氣候類型:晴

居住族群:以苗族為主

苗寨概述

苗寨, 即苗族的人居住的村寨。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 苗族的先祖可追 美麗淳樸的苗家姑娘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國內著名苗寨

西江苗寨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里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位於雷公山東北面,距州府凱里39公里。是全國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戶。所以稱為「千戶苗寨」。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西江苗寨位於雷山東北36千米處。這裡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戶 西江苗寨人家、3800餘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築特點的建築物至今保存完好。

西江苗寨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台欄杆,苗家稱為"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溝四條,分別匯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環繞寨腳而過,將寨分為二:河北面是平寨、東引、羊排;南面是水寨、烏嘎、也好、南貴。河水灌溉沿溪的農田,流至掛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橋,溝通南北;還有一座公路橋。為欄杆型水泥橋,是寨內老少憩息、聚會和留客的地方。橋邊竹林青翠,橋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楓香樹、杉樹和青松圍繞。

西江苗寨人民向來好客。節日或平時,客人來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熱情接待。主人雙手捧來一碗碗香噴噴的米酒,敬給客人喝,以示對客人的歡迎。若遇節日請酒迎客,禮節更十分隆重。日常飲食,以酸、辣、甜等食品為主。按季節備有酸菜、糟辣子、醃魚、醃肉、醃筍子、醃蕨菜。鮮魚煮酸湯,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凍魚款待客人;還喜歡上山採摘野菜,龍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種野菜。 民族服飾鮮艷奪目,花色品種多樣。女青年節日盛裝,頭戴銀花、銀梳,別簪銀角,包銀圍布片,戴耳環,項掛三至四隻花紐式銀項 圈;還有的着古式盛裝,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訂上各式銀花片)、黑縐裙,外系二十四條花帶和大花圍腰;手上戴三四隻銀手鐲,全身打扮得銀光閃閃。 

西江苗族婦女自幼喜歡繡花。有縐繡、平繡、疊繡和貼繡,龍以縐繡馳名。縐繡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線織成各色花帶,然後繡上花、草、鳥、魚、蟲、獸等圖案,訂在衣領、衣袖、衣角、背帶上,富於立體感。西江銀飾製作工藝精湛,馳名省內外。 

西江被人們譽為「蘆笙的故鄉」。農曆六月「吃新節」,十月苗年「蘆笙節」,男女老少着節日盛裝,齊集蘆笙場,踏看蘆笙曲起舞。

郎德苗寨

郎德上寨坐落在苗嶺主峰雷公山麓的丹江河畔,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27公里,距雷山縣城17公里。公元1855-1872年,清咸豐同治苗民反清,抗暴失敗後,因這裡是義軍將領楊大六的大本營,清軍征戰了18年才將其平定。

郎德苗寨 至今全寨有118戶,500多人,全部是苗族同胞,以陳、吳二姓為主。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環抱,茂林修竹襯托着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綠林青蔓中,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不時在曠野山間迴蕩。寨前一條彎彎的河流宛如蛇龍悠然長臥,南面有松杉繁茂的「護寨山」,北面有楊大六橋---「風雨橋」橫跨於河畔上。過橋可攀登養牛坡,還可觀賞楊大六當年反清抗暴時築起的碉堡和戰壕。寨內吊腳樓鱗次柿比。吊腳樓上裝有「美人靠」供來客休息。「美人靠」平時又是姑娘們刺繡的好地方,具有獨特的苗寨風格。村上的小路全以鵝卵石鋪設,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寨子中央有一個大蘆笙場,地面是用鵝卵石以仿古代銅鼓面十二道太陽光芒和飛奔的駿馬,南上方還設有「楊大六文物博物館」。館內陳列着當年楊大六領導反清抗暴時的刀、叉、頭 盔、鐵炮等戰鬥武器。進郎德上寨,首先要飲十二道攔路酒,然後才沿着石板小路走進寨子中央的蘆笙場。在郎德將會欣賞到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 舞、銅鼓舞、板凳舞、集體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

岜沙苗寨

坐落在貴州從江縣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餘戶。因地處偏遠,保留了古老的生活習俗。其裝束有秦漢遺風,岜沙男子在頭頂挽着髮髻,穿着自家紡織的無領右開襟亮布衣,直筒大褲管亮布褲。長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藥槍,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則穿着自己製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銀飾。岜沙苗寨[3] 岜沙苗寨如有賓客來臨,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門前吹奏蘆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攔門米酒。一曲笙歌奏畢,三聲鐵銃響起,火槍對天鳴放,打開寨門迎賓入內。隨後沿林中石板小道走進寨子,表演民族風情習俗。

烏東苗寨

烏東苗寨坐落在貴州省雷山縣境內的雷公山半山腰,海拔1300米,東鄰方祥的毛坪、格頭、雀鳥村,西抵虎羊、白岩、羊苟村,北接西江鎮的腳堯村,南與大塘鄉的高岩、交臘兩村接壤,位於雷山縣城東部,距離縣城20公里,距雷公山旅遊公路僅1.5公里,旅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轄4個村民組,共104戶455人。這裡地處苗嶺主峰雷公山山腰的谷地內、群山環抱、常年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2.4℃,屬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故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清涼宜人,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旅遊聖地。烏東苗寨

德夯苗寨

在風景秀麗德夯苗寨的湘西武陵源風景區內,鑲嵌着一顆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為苗語,意為美麗 德夯苗寨的峽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約24千米。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裡溪流縱橫,峽谷深壑,瀑布飛瀉,落差達216米的流紗瀑布,如白練凌空,似銀紗懸壁。這裡群峰競秀,盤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頂呈葫蘆狀,分大小兩峰,絕壁千仞,天險難度,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這裡有著名的公路奇觀,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險關卡——矮寨天險,從山麓到山頂全長只有6千米,卻轉了13道彎,公路如白帶盤旋於青山之上,車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雲霧。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屬省級風景名勝區。這裡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秀麗迷人。自矮寨鎮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過石拱橋可登盤古峰,峰高400餘米,山巔有大、小兩峰,頂寬約5公頃多,為盤根錯節的原始森林,四周絕壁,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吉首市德夯風景區地處雲貴高原邊緣,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距吉首市24公里。德夯旅遊區以矮寨為中心,東到堂樂洞、西到大龍洞,南從武山、蓮台山開始,北到流紗瀑布(全國落差最高的流紗瀑布和瀑布群),小龍洞,總面積約190平方公里。自矮寨鎮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在青山綠水間,點綴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腳樓,一條條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橋,一群群赤足紅裝的浣紗苗女。還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車,在水力的帶動下,咕咕嚕嚕、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轉着,一派田園詩情,這就是德夯苗寨。由於這裡是純苗區,苗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對德夯影響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會、趕秋、接龍、推牛以及苗嶺情歌,無不吸引着中外遊客。因此,古樸優雅的苗族風情又成為德夯人為景觀的特色。 凡遊人來到這裡,都被德夯神奇的自然風景和濃烈的苗族風情所陶醉,令人有詩讚曰:一人盤古到如今,佳境蓬萊何處尋?莫向仙神詢去路,湘西德夯醉遊人。

鳳凰苗寨

湘西鳳凰古鎮的苗寨很多,有苗王城、老洞苗寨、岩板堰苗寨、茶坪苗寨、老家寨、山江苗寨。苗族,是鳳凰縣最古老的民族。遠古苗族生活在黃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後苗裔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三苗國。商周時,鳳凰苗寨三苗被破,苗祖遷徙到湘西「五溪」一帶,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又由湘西分遷到西南各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遠古驤蔸部落的仡熊仡夷為主體,融合三苗、盤瓠兩個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組成。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融水苗寨

黔湘桂地區是苗族同胞的居住區域,在廣西融水縣境內也有很多迷人的苗寨。如貝江苗寨、田頭苗寨、雨卜苗寨等。很多苗寨比湘西和黔東南的苗寨還要漂亮,屬於尚未被外界知曉的高品質旅遊區。田頭苗寨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交通十分方便,枝柳鐵路穿縣而過,公路由縣城至柳州118公里,至桂林168公里,水運可直達柳州、廣州。境內居住着苗、瑤、侗、壯、漢等民族。融水苗山旖旎如畫的風光,有巍巍的元寶山、莽莽的林海、飛瀑、深潭和幽洞。清清的貝江水,伴有「貝江飛虹」——鐵索橋,還有壽星岩寺廟等景觀。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風情濃郁:多姿多彩的蘆笙踩堂舞、芒哥舞、拉鼓舞、敬酒舞和斗馬賽馬、斗鳥等習俗鮮為人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