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竹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竹鄉位於大別山南麓,縣城至北7.5公里處,是集山區、庫區、蘇區為一體的山區鄉鎮。轄區25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27758人(2017年),版圖面積92.2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4165畝,山林12000餘畝,銀杏基地10800餘畝。是一個集山區、丘陵、平原為一體的老區鄉鎮。苦竹在黃梅佛教旅遊圈中有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東連五祖寺,西接四祖寺,背靠挪步園風景區,城挪、橫山兩條旅遊公路穿境而過,境內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有「岳宗墓」、「老祖寺」、「太平天國紅花寨」、「王仙芝墓」等一批歷史文化遺蹟,「黃梅山歌」、「苦竹剪紙」已被收入「黃梅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1]

中文名稱: 湖北省黃梅縣苦竹鄉

外文名稱: Hubei province Huangmei County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

下轄地區: 苦竹口、紅蘇、紅花寨等村

政府駐地: 苦竹口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5500

地理位置: 黃梅縣北部

面 積: 92.26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7758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鄂J

概況

黃梅縣轄鄉。面積92.2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7758人(2017年)。轄2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苦竹口村。景點有挪步園、紫雲山老祖寺。

沿革

鄉因境內有一座著名山口苦竹口而得名。1952年為苦竹區。土改後劃歸城關區。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屬城關區。1975年由原城關區的苦竹、油鋪、大古、余塘4個管理區合併設立苦竹公社。1984年改為苦竹區。1987年改為苦竹鄉。1996年,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紅蘇、紅花寨、老祖寺、中灣橋、下灣畈、烏珠尖、楊谷志、七里畈、鄭友、塔木橋、張響塘、新建、安山、養馬嶺、後山鋪、石堰、徐碾、余塘嶺、苦竹口、柳塘、呂世貴、小溪、油鋪、柳新屋、彈子嶺、梅獅嶺、牛牧山27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苦竹口,人口3.51萬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紅蘇、紅花寨、老祖寺、中灣、烏珠尖、下垸、油鋪、柳新屋、彈子嶺、牛牧山、梅獅嶺、小溪、苦竹口、呂世貴、柳塘、七里畈、楊谷志、鄭友、張亭堂、塔木橋、安山、養馬嶺、後山鋪、石堰、徐碾、余塘嶺26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苦竹鄉自然資源獨特豐富,天然礦泉水沁人心脾,紫雲山茶香遠溢清,紫雲山野菜營養豐富。林果基地遍布全鄉藥材、楠竹、銀杏、雜木、花崗岩石、黃砂、白砂、水電等資源十分豐厚;境內山林俊秀,冬暖夏涼。

旅遊景點

上有遠近聞名的紫雲山、四季如春的挪步園休閒避暑山莊、噴雪岩水庫和歷史悠久的南北朝時期建造的老祖寺。中有紅花寨、萬寶寨、岳霆岳震墓、王仙芝墓等多處古蹟。下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河,別具一格的菩提寺。苦竹風景秀麗,是休閒度假的風景勝地,更是興辦企業的投資寶地。

經濟概況

苦竹鄉地處黃梅縣北部山區,是一個集蘇區、山區、庫區、貧區為一體的四區鄉鎮,1992年被省政府列為貧困鄉鎮之一。苦竹鄉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以招商引資為着力點,依託境內豐富的山水資源,建設產業苦竹,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五大產業群。

「古龍山」、「興隆」等五家礦泉水廠,開發紫雲山岩縫水,總投資達300多萬元,形成了礦泉水產業群;共投資一千多萬元,總裝機量達500多千瓦小時的下垸水電站、程晃嶺水電站、噴雪岩一級水電站形成了水電產業群;年產值過億元的7家石材廠在此開發石材,並帶動了當地運輸、餐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石材產業群;以開發竹筍、香椿菜、雨花菜等山野菜系列的產業群也在逐步壯大;大大小小10餘家集休閒、避暑、觀光為一體的賓館、山莊散落在挪步園的青山綠水之間,形成了旅遊產業群。

特色農業

雨花菜「紫雲山」牌雨花菜是苦竹鄉山野菜系列的錘頭產品,2003年經湖北省科技廳立項,已連片開發出1500畝的種植基地,鄉里成立了農貿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實行栽培、加工、開發、銷售一條龍服務.為使山野菜產業做大做強,苦竹鄉正在積極申報「大別山珍稀野菜開發有限公司」,把所有的山野菜系列統一註冊為「大別山」牌,統一加工、包裝、銷售。山野菜種植戶已發展有1000多戶,種植面積已達6000多畝,帶動的銷售、運輸專業戶有40多戶,僅種植一項就為農民戶均增加收入600多元。在「靠山吃山」為民辟富路的同時,苦竹鄉鄉按照「整體規劃,統一開發,規範管理」的思路,依規有序地開發山水資源,讓綠水青山永遠煥發勃勃生機。苦竹鄉鄉豐富的山水資源,引來眾多客商紛紛來此投資開發。但苦竹鄉鄉着眼長遠,把石材開發廠家嚴格控制在現有的7家,對一些破壞生態較大的投資項目拒之門外,並相應出台了有關開發山水資源和保護生態的有關意見。不論是當地,還是外來客商在苦竹境內開發山水資源,必須要與鄉政府簽訂合同,在鄉政府的統一協調下,依法、合理、有序開發。對已開採完畢的礦山和因開採所修的道路,及時恢復植被。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及時壘砌擋土牆。科學規範的管理,使座落在苦竹境內享有「小廬山」美譽的「挪步園」更加秀美。每年從五月至八月,來挪步園避暑、休閒、觀光的遊客就有2萬多人次,旅遊收入過2000萬元。

蘑菇

苦竹鄉1997年從上海引進蘑菇生產項目、投資32萬元新建1.5萬平方米的試種基地,1998年擴大到2.8萬平方米,獲得投入與產出1比1的經濟效益。1999年採取「政府搭台、農民唱戲,股份經營、社會籌資、幹部帶頭,部門支持」的辦法,規模猛增到28萬平方米,巨大飛躍帶動了快速裂變,此後四年翻三番,2001年56萬平方米,2002年120萬平方米,2003年8月總規模達到240萬平方米,苦竹鄉搭建菇棚2300多個,建立生產基地28個,參與菇業生產經營的菇農達到3600多戶,形成了10萬平方米的周灣蘑菇科技示範園區,10公里長的兩大蘑菇走廊,各50萬平方米的三大蘑菇板塊,興起了基地十農戶的大發展強勢。

政府主導推動企業運作,2000年組建了武漢市康之源菇業有限公司,壯大成為菇業騰飛的龍頭企業。新建了年產100萬瓶的菌種廠和年產4000噸的蘑菇加工廠兩個股份制實體。2002年生產鮮菇12800噸,加工鹽水菇、保鮮菇4000噸、實現種植、加工總產值5600萬元,創純利178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特色產業。

苦竹鄉種植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預計全年產鮮菇4.5萬噸,實現種植總產值1.2億元,創純利潤5000餘萬元。省內外14家營銷商,自營或聯手鎮內4家公司,11個加工廠和8家營銷大戶,形成了龐大的購銷網絡,並顯現出新的特點:內外聯手收購,鮮銷加工並舉;運輸陸空並進,鮮菇直銷出口;分級優質優價,購銷市場火爆;現采現賣現錢,菇農增產增收。苦竹鄉出現了一大批一年賺2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棚,賺十幾萬元以上的蘑菇大戶。蘑菇產業的發展顯示了巨大的帶動效應:帶動了10多種農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連過去不被人重視的塘泥、牛糞、茅草也得到充分利用;帶動了富餘勞動力就業,一年進菇棚打工的勞力達到12萬人次,連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做些剪菇柄的手工活一天能刨上15塊錢左右;帶動了二、三產業的發展,搞活了苦竹鄉1000餘台大、小運輸車輛,圍繞菇業服務的各種專業戶上千戶,苦竹鄉蘑菇生產帶動的經濟效益達到1650萬元。

鄉鎮建設

一是積極爭取村級道路建設「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加快村級道路硬化建設步伐。截至2002年底,苦竹鄉所有村級主幹道基本實現硬質化。針對士吳、吳滸公路損嚴重的問題,鎮政府多方疏通,在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已全線開工。二是堅持科學規劃,合理用地,實行一張藍圖管理到底。按照「規劃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的原則,使占用良田建房和違章建築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三是積極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市繞城公路貫穿苦竹鄉6個行政村,全長近8公里,鄉政府積極配合區繞城公路建設指揮部,做好協調工作,僅用20天的時間完成了80餘家、2100平方米房屋拆遷任務,遷移墳墓870座,拆遷還建規劃新材2處。苦竹鄉還承擔武惠閘和武惠堤0-5公里的建設協調工作,在補償標準過低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在堤外為工程建設提供上場3處計700畝,提供土方130萬立方米。四是狠抓環境全新工作。苦竹鄉政府投入資金近30萬元,對集鎮2公里街道人行通道用彩磚翻新改造4000平方米,新修花壇26個,新植綠化樹木300餘株。同時,還加強對街頭黑包和麻木等車輛的整治和管理工作,對重點地段實行劃線停車,派專人負責。維持交通秩序,有效地改變了街道髒、亂、差的局面。

社會事業

精神文明民主與法制建設

2002年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口出生實現負增長;教育事業繼續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投資130萬元對鄉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改造;農村二次改水工程基本達標,村民生活用水條件進一步改善;認真做好血吸蟲防治工作。使疫區的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五屆村委會換屆工作,通過合法程序19個行政村全部產生了新的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實行政務公開,簽訂二輪承包合同6000餘份4頒發經營權證5885份。人民武裝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繼續得到了加強。"三五"普法通過驗收,四五普法還在實施中、對「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依法進行了打擊,對沙霸、石霸、路霸等強買強賣行為進行了重點整治,開展了「嚴打」和專項整治鬥爭,有力地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有效地保護了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正常運轉和實施,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苦竹口,人口27758人(2017年),面積92.26平方千米(2017年)。轄25個村委會:苦竹口、紅蘇、紅花寨、中垸、烏珠尖、下垸、油鋪、柳新屋、彈子嶺、牛牧山、梅獅嶺、小溪、呂世貴、柳塘、七里畈、楊谷志、鄭友、張享堂、塔木橋、安山、養馬嶺、後山鋪、石堰、徐碾、余塘嶺。

鄉鎮教育

苦竹鄉小學

苦竹鄉徐碾小學地處苦竹鄉西部南接黃梅鎮,西連大河鎮,服務原余塘管理區六個行政村,所轄後山、安山兩個教學點。學校本部現有12個教學班,學生578人,教職工24人,其中中級職稱教師24人,大專以上學歷教師10人,市、縣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6人。學校本部校園面積14800㎡,建築面積3780㎡,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三區分設,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基本實現校園綠化、美化、香化,交通也十分便利,是師生工作、學習的樂園。學校創辦於1952年,在五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特別是在「普九」以來,學校不斷發展壯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設備較為先進,配有實驗、圖書等專用教室4個(其中遠程教育教室1個),自然、體育、微機等設備達省二類標準。學校先後被評為:黃梅縣農村第一所示範小學;縣「校園綠化達標學校」;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縣「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縣第九屆「文明單位」;縣中小學第十四屆美育節「新華杯」文藝節目匯演三等獎。

學校十分重視環境衛生教育,在廣大師生中學習和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認真組織學習有關知識,把環境衛生教育列入工作目標,制訂徐碾小學學校環境衛生教育三年規劃和年、學期工作計劃,增強幹部、師生的環衛意識。學校加強安全教育的宣傳工作和落實的力度。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發揮了輿論宣傳工具的作用,在全校學生中加強安全教育,利用板報、廣播、集會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學校廣泛營造了安全教育的氛圍。及時排查安全隱患並及時採取果斷措施,確保學校無安全事故發生。

苦竹中學

苦竹中學創辦於1975年,位於苦竹鄉政府所在地以西的牌樓山下,是黃梅縣的一所山區農村初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52304㎡,建築面積19258㎡,現有1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806人,教職工84人,其中專任教師63人。教師中現有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教師隊伍學歷基本達標。學校布局合理,教學、運動、生活三區分開,各種教學設施能滿足教學需要。有科教樓、教學樓、男、女學生宿舍樓、教師住宿樓各一棟,新設計的標準化學生食堂也正在建設之中。各種教學設施能滿足教學需要,建有標準化運動場,按標準裝備了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微機室、校園電視網、多功能教室成為學生交流信息的平台。走進校園,樟香竹翠、鶯啼燕囀、花團錦簇,路燈亭亭玉立,雕塑展翅翱翔,平面乾淨整潔,學子書聲朗朗,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之中。

本地名人

張月波

現苦竹張響塘人,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總統府秘書,文採過人。

胡立

苦竹油鋪街人,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廣告專業。

李輝

苦竹油鋪街人畢業於湖北商貿學院,暫居西安。

視頻

黃梅縣苦竹鄉徐碾幼兒園2019年6.1文藝匯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