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苣
20170906161201_41865.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huabaike.com/ytzc/10881.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苦苣

漢語拼音:Kǔ Jù
別名:野苣、褊苣、東北苦菜、兔仔菜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肝、肺經。無毒《千金·食治》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常用於黃疸,胃炎,痢疾,肺熱咳嗽,腸癰,睾丸炎,疔瘡,癰腫,黃水瘡

苦苣,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苦苣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黃疸,胃炎,痢疾,肺熱咳嗽,腸癰,睾丸炎,疔瘡,癰腫,黃水瘡。[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苦苣

拼音名:Kǔ Jù

英文名:all-grass of Versicolour Lettuce

別名:野苣、褊苣、東北苦菜、兔仔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subsp. Uersicolor [Fisch. Ex Link] Kitam. [Lactrca uersicolor (Fisch.) Sch.-Bip.]

出處

出自《嘉佑本草》。

《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為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苦苣的全草或根。

採收和儲藏

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苦苣: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無毛。根莖柔弱,平生。葉大部分基生,具柄;葉片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7-10cm,全緣或間有疏離的鋸齒;莖葉少,無柄,有時略抱莖。頭狀花序小,組成一疏鬆、柔弱、傘房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總苞長約6mm,約有等長的苞片8枚,最外的數枚極小;花舌狀,黃色;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加重扁平,有棱起的脈,稍有極小的突點,喙約與果射等長,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荒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國東北及南部各地。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黃疸;胃炎;痢疾;肺熱咳嗽;腸產腫;睾丸炎;親瘡;癰腫;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注意

  • 1.《千金°食治》:「不可共同密食之。」
  • 2.《嘉祜本草》:」不可同血食(一本作密),食作痔疾。「

各家論述

  • 1.《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 2.《嘉佑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黃,強力不睡;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碎莖葉敷蛇咬。生食之,調十二經脈,利五藏,霍亂後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雖冷,甚益人。[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苦苣-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苦苣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