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苣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苣苔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苦苣苔

別 名:鋸齒三七、

一張白、岩菜、水鱉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管狀花目

科:苦苣苔科

屬:苦苣苔屬

種:苦苣苔

採收時間:夏、秋季

苦苣苔(kǔ jù tái),學名 Conandron ramondioides Sieb. et Zucc.,異名:Conandron ramondioides var. taiwanensis ,別 名:鋸齒三七、一張白、岩菜、水鱉草,為雙子葉植物綱、苦苣苔科苦苣苔屬植物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 S.et Z.的全草。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西等地。具有解蛇毒之功效。常用於毒蛇咬傷。 [1]

苦苣苔主要價值

解蛇毒。無抗腫瘤作用。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心經。 主治: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治毒蛇咬傷:苦苣苔、秋海棠、夏枯草等。搗爛外敷。(《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

苦苣苔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1.4-3厘米,粗1-1.5厘米,芽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葉1-2(-3),有長或短柄;葉片草質或薄紙質,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8-24厘米,寬4.5-14.5厘米,頂端漸尖;

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小牙齒、淺鈍齒、缺刻狀重牙齒,或有時淺波狀不明顯淺裂,兩面無毛,偶爾下面沿脈有疏柔毛,側脈每側8-11條;葉柄長4-19厘米,扁,包括翅寬0.4-2厘米,無毛,除下部外兩側有翅,翅邊緣有小齒。

聚傘花序1條,長3-8厘米,2-3回分枝,有6-23花,分枝及花梗被疏柔毛或近無毛;花序梗長(3-)9-12厘米,被疏柔毛或近無毛,有時有2條狹縱翅;苞片對生,線形,長4-8毫米。

花萼5全裂,裂片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3-7毫米,寬0.8-1.8毫米,頂端微鈍,外面被疏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紫色,直徑1-1.8厘米,無毛,筒長3.5毫米,裂片5,三角狀狹卵形,長6-8毫米,寬3-5毫米,頂端鈍。

雄蕊5,無毛,花絲着生於距花冠基部0.8-1毫米處,長約0.8毫米,花葯包括藥隔突起,長4.2-6毫米,本身長2.2-3.2毫米,藥隔突起膜質,長1.9-2.1毫米。

雌蕊長7.5-9毫米,子房長約2毫米,與花柱散生小腺體,花柱長5-6.5毫米,柱頭小。蒴果狹卵球形或長橢圓球形,長7-9毫米,宿存花柱長5-7毫米。種子淡褐色,紡錘形,長0.5-0.6毫米。花期6月。

苦苣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1000m的山谷溪邊石上,山坡林中石壁上陰濕處。

苦苣苔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西等地,其中廣西省發現的苦苣苔物種占全國苦苣苔物種比例的40%。

苦苣苔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治毒蛇咬傷。」

參考來源

  1. 苦苣苔,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