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國咖啡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英國咖啡館

1876年,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在歐美間經歷20年候鳥般的穿梭生活後,定居倫敦,開始寫作《英國時光》,記錄他的旅居體驗,評述他為之著迷的這個島國的景物和人情。當寫到倫敦印象的時候,倫敦這個國際大都會竟然找不到一家在巴黎、在歐陸城市街頭常見的供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休憩、交際的咖啡店。

事實上,今天訪問英倫的遊客假使有心,也會察覺,喝咖啡的地方雖有,壟斷市面的基本上是意式咖啡店(如Costa)或美式咖啡館(如星巴克),都是根源於外國的20世紀時髦產品。體現英國本土口味和歷史文化風情的品牌難覓蹤跡。

有關咖啡的記述

1623年,散文家培根的《生與死的歷史》一書提供了較早有關咖啡的記述:「土耳其人使用一種名為『咖啡』的草本植物,——將其曬乾,碾成粉末,用熱水沖服。他們確信咖啡能大大提升勇氣、增強才智。」此處傳播海外奇談的口吻,說明培根只是聽說過,還沒有喝過咖啡。

1755年,詹森博士的英語詞典編成,一系列英語詞彙如咖啡、咖啡館、咖啡侍應生赫然在列,茲證明咖啡飲用已融入英國市民生活,咖啡館已成為倫敦常見的休閒場所。

1848年,麥考萊的《英國史》必須提醒讀者不要忘記咖啡館文化之於他所記述時代(1685-1702年)的重要性:「咖啡館決不能草草一筆帶過。實際上,在那個時代,咖啡館被稱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政治機構是有道理的……它是都市公共輿論自我表達的主要渠道。」

麥考萊對英國咖啡館的歷史評價也並非孤例。當代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在《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把咖啡館看作「英國公共領域發展的樣板」,與麥考萊前後呼應,也值得大家品味。

咖啡來到英國

英國第一家咖啡館究竟開張於何年何地,文化史家之間頗有爭議。美國學者威廉·H.烏克斯和加拿大學者布萊恩·柯萬採信17世紀古文物專家安東尼·伍德的回憶,主張英國的咖啡館文化起源於1650年

1652年,英國最早的咖啡館誕生於倫敦牛津大學。

光顧咖啡館的主要是大學的教師、學子和皇家學會知識精英。志趣相投的大學才子們在此自由聚會、讀書、研討學術,形成拓展科學知識的新空間。該空間有別於紀律嚴明、教學法刻板的大學課堂,又對其形成補充,加上1便士買1杯咖啡就可以在此消磨一整天,因此,牛津的咖啡館得到一個別號,「便士大學」。

咖啡館變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

1687年,英國有一間很特別的咖啡館,是勞伊(Edward Lloyd)在倫敦開的,幾年後,他把經營的十分成功的咖啡館搬到龍巴爾街,在那裡經營了80年之久。

勞伊的咖啡館在當時馬上變成航運業相關人士的聚會場合,人們來這裡打聽最新的消息,很快的「保險業」這個新興行業漸漸興起,到18世紀的時候,勞伊咖啡館已經變現在世界上知名機構,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

這樣的轉變是因為當時保險經紀商會在會在勞伊咖啡館會見客戶和交易,漸漸的伊些海上保險業者會租下固定的包廂,後來乾脆搬到了倫敦的皇家交易所,原先的老主顧們決定將自己的組織合併,原先的咖啡館就變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這是咖啡館很特別的一段故事。

在英國,咖啡館禁止女性進入

17、18世紀的咖啡館和現代供應甜點的咖啡館除了一樣都有咖啡之外,完全是不一樣的。

它在社會上的角色和現今的咖啡館完全相反,來此的顧客不是悠閒的吃蛋糕喝咖啡的婦人,而是生意人,甚至在英國,咖啡館是禁止女性進入的,除了談生意,在當時政治、文學和藝術也都被中產階級視為生意的一部分,這是中產階級商人談正事的地方,很多想法都在這裡醞釀。[1]

咖啡館成為一種公共空間是一件新奇的事,原本咖啡館紙打算供應咖啡,或許還有茶和巧克力(酒精飲料是絕對不會有的,因為「清醒」和「節制」是咖啡館的精神,人們在這裡必須行為合宜,不可以干擾到別人),但是沒想到後來變成了一種消息交換中心。[2]

當時大眾傳媒不像現在那樣的發達,咖啡館提供了交換新聞的功能,後來開始不侷限於商業,新聞和文學也漸漸成為重要的話題中心,人們不只在那裡討論,也在那裡看看報紙,這樣的咖啡館景象一直延續到今日。

咖啡館是作家們的第二個家

咖啡館和文學的關係也很特別,對於18世紀的作家來說,咖啡館簡直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當時很少有作家不泡在咖啡館的,尤其是在倫敦和巴黎。咖啡館對文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忙創造出一些「對話文化」,有很多對話式的散文作品很明顯是仿效咖啡館裡的討論和爭辯,這是一種現實和文學的相互滲透過程。

17世紀的咖啡館在很多方面都影響了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影響力是在於它作為一個社交中心,他是公眾生活的地點,也市中產街及發展出商業喊文化新型態的一個場所。[3]

咖啡館和劇院及沙龍

拿咖啡館和劇院及沙龍作一個比較,劇院是文學的一部分,是中產階級自我界定的重要地點,但這裡的自我界定比較著重美學上的,是藝術層面的。

沙龍雖然和咖啡館一樣具有社交功能,但是沙龍是貴族和名流去的地方,想要進去的人是必須是傑出的知識份子或者是必須要有貴族女人邀請。

咖啡館也是生活界定的一部分,並且是生活的中心,這裡沒有限制哪些人可以來,基本上只要有能力付賬都可以進入咖啡館。

咖啡館發揮了社交場合的功能,是一個可以在那裡溝通意見和討論的地方,不單單只是賣咖啡而已,且在那個時候咖啡還只是公共飲料_只在咖啡館買的到,一般家庭中是喝不到咖啡的。

咖啡進入家庭,女性投入咖啡聚會

直到咖啡進入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中,變成了早餐和下午茶的飲料,咖啡的身分就不同了。

早餐的咖啡仍保有咖啡館文化和歷史的痕跡,代表著一個工作天的開始,而下午喝的咖啡轉型成為「咖啡聚會」,是指「幾個親密熟識的女性之間每日或每週的聚會,由參與的成員輪流做主人,聚會時成員喝咖啡或玩紙牌遊戲以自娛。」

女性投入下午的咖啡聚會尤為顯著,這裡的解釋是說,這種女性對咖啡的熱情是一種補償心態,因為女性長期被一個公開領域排除在外,男性在咖啡館談政治和文學,大多是排除女性的,雖然咖啡館中沒有規定哪種性別不能進去,因此下午的咖啡聚會某種程度是「反咖啡館」的,用來替代原先以男性社會為主的咖啡館文化。

也因此這樣的家庭式的、女性為主的咖啡聚會也變成男性的笑柄,他們認為這只是「咖啡的八卦聚會」。

不過後來公共領域的咖啡館也慢慢轉型,裡面的人開始不只討論正事,也會閒談一些生活上的瑣事,到了20世紀,咖啡館裡出現越多越多的八卦閒談,漸漸的也被女性的聚會所佔據了。

咖啡館文化的消亡

英國咖啡館在18世紀80年代逐漸沒落,在19世紀初近於消亡。[4]

歷史學家提出了多種推論。原因一是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社會財富聚集和貧富分化,促使咖啡館魚龍混雜的平等主義精神讓位於新型的社會分層與隔離:掌握話語權的政治人物、文化精英漸次歸隱於實行會員制的封閉型俱樂部,勞工大眾再次回到簡陋喧鬧、對現實冷漠超然的酒吧中。

再有,郵遞業發展,使報紙和新聞時事進入各家各戶,人們不再需要到公共空間打聽消息。服務業規範化,將業務商談引入更注重客戶隱私權的專用辦公室,咖啡館的商務功能隨之消退。

消失於歷史的煙塵中

英國咖啡館消失於歷史的煙塵中。

但是,不能不承認,正是由於它在一個短暫的具有革命精神的時期誕生,把人們匯聚在一個共同空間,才激發出新思想、新科技和新發現,孕育出後世的科學飛躍和知識革新。

英國現代政治生活所體現的自由和秩序並重的精神、英國文學關懷現實的激情,處處可見這一走出階級分隔最遠的激進時代留下的痕跡。咖啡館點燃的「社會鍊金術」將永遠鐫刻在英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史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