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茜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茜草鎮

中文名 : 茜草鎮

所屬地區:瀘州市江陽區

茜草鎮瀘州市江陽區轄原沙灣鄉和茜草廠區辦事處所屬行政區域,位於瀘州長江南岸,與繁華的瀘州市區和龍馬潭區僅一江之隔,全鎮幅員面積為26.03平方公里,三面環長江,地形呈半島狀。地理上位於東經105度31分,北緯28度52分,海拔平均高度約220-350米之間。地形顯南高北低,其中淺丘占總面積9477畝(水田7757畝,土地1720畝)。茜草鎮南接江陽區泰安鎮,西南面與江陽區蘭田鎮毗鄰,全鎮有8個行政村,82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24個居民小組。[1]

沿革設置

江陽區茜草鎮黨委、茜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茜草鎮人民政府駐地茜草十字路。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1〕14號)批准由原瀘州市江陽區茜草廠區辦事處和瀘州市江陽區沙灣鄉合併,成立瀘州市江陽區茜草鎮人民政府籌備組。

2001年5月,經瀘州市江陽區委組織部(瀘江區組〔2001〕16號文件)批准,撤消沙灣鄉黨委、茜草黨委,組織茜草鎮臨時黨委。同時根據瀘江委[2001]12號、13號和瀘江編發[2001]14號、15號、16號文件精神,茜草鎮臨時黨委開展了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

2001年6月,茜草鎮臨時黨委、茜草鎮人民政府籌備組將辦公地點由原沙灣鄉政府辦公點太平寺搬遷至茜草十字路。8月,成立了茜草鎮毗盧寺社區居委會、壩心社區居委會、鵝寶山社區居委會。

2001年12月18-19日,召開了茜草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人大主席團,選舉產生了茜草鎮人民政府鎮長、副鎮長、科技副鎮長。

2002年由江陽區委、區人民政府授牌,正式成立中共瀘州市江陽區茜草鎮委員會,瀘州市江陽區茜草鎮人民政府。行政轄區為建國村、聯合村、衛國村、光明村、長征村、黎明村、新光村、園藝村、鵝寶山社區居委會、毗盧寺社區居委會、壩心社區居委會。

人口概況

茜草鎮2005年總人口44206人,總戶數15626戶。其中農業人口19442人,非農業人口24764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80人。

全鎮境內有公路38公里。瀘合路、金茜路、為民公路、景區公路貫穿全鎮,8個行政村已通公路。村與村、村與社已建並改建機耕路、石板路,水泥路達34500米。

全鎮現有中學3所(市屬實驗中學,江陽職高沙灣分校,黃岡實驗學校),小學校有2所(江南小學,長江學校小學部),幼兒園16所。2005年底各校在校生達到3576人(其中長江學校2500人,江陽職高沙灣分校300人,江南小學776人)。

全鎮有衛生院1所、江南醫院、衛生院所屬4個分支、村醫療站點8個,駐鎮單位有全國著名的長江起重機有限責任公司、邦力重機、益鑫鋼鐵有限公司、長江金屬結構件廠、泰斗釀酒廠、茜草釀造廠等286家國有和民營企業,從業人員達到8800多人,占全鎮總人口的近20%。2005年全鎮工業總產值實現30764萬元,糧食總產量5021噸,農民人均年收入3792元。

地形地貌

江陽區茜草鎮位於瀘州市江陽區的南部,東鄰泰安鎮,南接納溪區的石嶺鄉和江陽區的蘭田鎮,西部與瀘州城中心隔岸相望,北面與龍馬潭區的魚塘鎮和羅漢鎮隔江相鄰。總體地形走向南高北低,多屬淺丘和平壩地,淺丘占65%,平壩占30%,山地占5%。土質以新積土,紫紅色土與頁岩砂質土壤為主。全鎮耕地面積9477畝,其中水田7757畝,土1720畝,人均耕地0.48畝。有水庫1座,山坪塘22口,全鎮常年能蓄水70萬立方米,能實現抗旱保收達2600畝。

農作物以水稻,小麥,高粱,紅苕,玉米為主。次為豆類,雜糧。水果以桂圓,荔枝,柑橘,藤梨為主。年產量約1242萬斤左右。蔬菜產量在1300噸以上。年出欄肥豬已達28000頭。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5021噸。農業總產值實現6570萬元。占全鎮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的50%。


參考來源

  1. 瀘州市江陽區茜草街道、通灘鎮教管中心領導檢查石寨學校安全工作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