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荒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荒寒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古代詩詞繪畫作品中所描寫的荒僻淒寒的環境及所體現出的孤寂淒涼的心境。唐宋時期一些遠戍邊關或遭貶謫的詩人,因仕途失意或不為時人理解 而倍感環境的荒涼和內心的孤獨,在詩歌作品中常常營造一種荒僻淒寒的氛圍或意境,以此傳達自己百折不回、獨善其身的心志,使之成為一種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超越現實的審美方式。追求荒寒意境的繪畫則更充滿一種獨與天 地往來的精神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情趣。這類詩畫代表着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品位與風格。

引例1

尤工寫塞外荒寒之景,殆扈從時所身歷,故言這親切如此。其慢詞則凡近拖沓,遠不如其小令,豈詞才所限歟? (蔡嵩雲《柯亭詞論》) ([ 納蘭性德的詞 ] 尤其長於寫塞外荒寒的景象,應該是在隨皇帝出巡時的親身經歷,因此他的描寫才如此親切。而他較長的詞作則近乎拖沓,遠遠不如他的小令,難道是他作詞的才力所限的緣故嗎?)

引例2

雪圖自摩詰以後,惟稱營丘、華原、河陽、道寧(nìng)。然古勁有餘,而荒寒不逮。 (惲格《南田畫跋·題石谷雪圖》) (畫雪景的作品自王維之後,可以稱道的是李成、范寬、李唐、許道寧。然而他們的畫作古樸蒼勁有餘,但荒寒意境上卻不及王維的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