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荔枝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表演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荔枝記》,崑劇《荔枝記》1958年5月北崑劇院首演,根據福建梨園戲《陳三五娘》演出本移植。由馬祥麟導演,李淑君飾五娘,叢兆桓飾陳伯卿,崔潔飾宜春,秦肖玉飾李姐,何金明飾林大,舞美設計魯田。

劇目介紹

故事敘泉州才子陳伯卿送兄嫂到廣南赴任,回程路經潮州,於上元燈節邂逅黃府五娘小姐,愛慕而難得相見,遂扮做匠人為黃家磨鏡,又故意將寶鏡打破,賣身贖鏡入府為仆,一年間與五娘數次相見,曲訴衷情。黃五娘為避林大少爺逼親,在丫環宜春幫助下,雙雙隨陳伯卿連夜逃至泉州。

由於該劇音樂多採用梨園戲曲牌旋律,專家們認為它不能算做崑劇,所以演出數場後即未再演。

陳三五娘 (梨園戲)

陳三五娘荔鏡記是古老的民間傳說,屬於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出於中國閩南地區的福建泉州(陳三)和廣東潮州(五娘)一帶,作者已失佚,大約起源於明朝永樂年間,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劇本均為閩南語編寫,用戲劇來表演,廣泛流傳於粵東(今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及閩南的美麗傳說,始於歷史故事,後來演化為戲曲,戲曲故事又使民間傳說更富有傳奇色彩。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荔枝記 相關視頻

北崑劇院 游湖
中國戲曲文化周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2.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