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作品名稱: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溫庭筠詩詞俱佳。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1]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詩詞正文

譯文

池中水波平如鏡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輪秋月,月光皎潔如雪。正是採蓮的時節,那採蓮的少女,紅粉盛妝卻只能空對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萬分惆悵。她人在採蓮,心中卻思量着遠方的情郎,愁思難解,黯然神傷。[2]

鑑賞

這首詞開頭「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描寫秋天夜色,皎潔明媚的月光,傾瀉在平靜如鏡的水面上,好像潔白的雪。點出時間是秋天的一個月色明媚的晚上——一個良辰。並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種浪漫的氣氛:有良辰必有美景。「採蓮時」,點出了人物活動的地點。這個活動地點是個很重要的背景。因為在南方採蓮季節常常包含着男女表達愛情的活動,是一個很浪漫的季節。只有交待出這一場所,才能更好的展開下文,也算是一種鋪墊。這樣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實,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紅粉對寒浪」,「小娘」是指採蓮女,詩中的女主人公。「紅粉」,是說採蓮女正值青春妙齡,打扮的十分美麗,楚楚動人。

「紅粉」兩字用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了採蓮女的外貌特徵也體現出一種淡雅麗飾的色彩美,女為悅己者容,採蓮女一出場就給人以不俗的感覺,清新淡雅。而「寒浪」則是對「紅粉」的襯托,以及對心境進一步的解說。「紅」在這還象徵着青春、熱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對秋月的進一步解釋,孤寂,寒涼而內涵則是表示孤單和寂寞,以周圍的環境和氣氛,來揭示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這鏡水如月之夜,浪漫季節,不僅心起漣漪故而「惆悵」,進而有所思。「正思惟」,則是這時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季節,花好月圓,情歌繚繞,四處迴響;輕舟蕩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戀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盪,思緒茫茫,無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傷感,正應了古語「剪不斷,理還亂」。

作者簡介

溫庭筠[3](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4]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