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

作品名稱: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菩薩蠻·牡丹花謝鶯聲歇》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詩。

此詞約作於大中(唐宣宗年號,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後期。據《唐才子傳》和《北夢瑣言》記載,溫庭筠與相國令狐綯之子令狐滈關係很好,常出入於令狐館中。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他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開,令狐綯大為不滿。《樂府紀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以上可知《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十月至十三年(公元859年)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為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前後,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詩詞正文

譯文

牡丹花謝,夜鶯也停止了歌聲,月光在滿種滿綠楊的庭院。我思念着你難以入夢,背窗陪伴着長夜孤燈,看着它昏昏欲滅。[1]

玉翠金鈿低垂在我的臉上,在緊閉着門窗的閨閣里,我只覺心中滿是孤寂。想到遠在邊關的親人,想一想燕子銜走的春光,傷心的淚,不停地淌。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主要描寫閨中思婦憶念遠人的悠悠情思。上片先寫外界環境,再轉入室內寫人,點明主人公傷情懷遠的具體情狀;下片抒寫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充滿相憶之苦與人生感慨。全詞意脈連貫統一,情景交織互滲,結構首尾呼應,創造出迴環往復的抒情效果。

上片首二句寫外界環境。「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可見時當春暮,「中庭月」則點明「夜」。這兩句,除表現時間外,又兼有布置環境的作用,楊樹滿院,濃綠暗淡,月到中庭,灑下清冷的光輝,同時點出了女主人公情緒的外感因素。

「相憶」兩句,轉入室內寫人,直接點明在這暮春良宵之時,主人公傷情懷遠的具體情狀:因離別而相憶,繼而輾轉反側,徹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燈,想要做個遠夢,與遠人相偎相倚,可夢也難成。

下片深入一層,寫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先刻畫女子的情態:「翠鈿金壓臉」,以首飾之繽紛富麗反面襯托美人之孤寂;再寫香閨的孤獨:「寂寞香閨掩」,以香閨之掩閉正面狀美人內心之悽苦,深動人心。末二句既嘆春去匆匆,也嘆年華易逝,一筆兼寫兩意,相憶之苦與人生感慨融為一體。

「人遠淚闌干」,正面揭示出孤獨與寂寞都是因為「人遠」所致;而「燕飛春又殘」,再從側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隨時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閨空掩,盛裝之下,卻難掩寂寞;無語淚流,春已暮,人未還,真不知這種等待還要持續多久。以景結情,感情的表露悽惻感人,更加渲染出無限感傷的意緒。

這首詞時而正面描寫,時而側面描寫,迴環往復,層層深入。全詞意脈連貫統一,情景交織互滲,結構首尾呼應,創造出了迴環往復的抒情效果,意味深長。

譯文

牡丹花謝,夜鶯也停止了歌聲,月光在滿種滿綠楊的庭院。我思念着你難以入夢,背窗陪伴着長夜孤燈,看着它昏昏欲滅。

玉翠金鈿低垂在我的臉上,在緊閉着門窗的閨閣里,我只覺心中滿是孤寂。想到遠在邊關的親人,想一想燕子銜走的春光,傷心的淚,不停地淌。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