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011faecb16dbe8d8c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415552&sid=565369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菱

漢語拼音:Línɡ
別名:芰、水栗、芰實、菱角、水菱、蔆、沙角、菱實
性味歸經:味甘,性涼。歸脾、胃經
毒性:無毒《別錄》
功能:健脾益胃,除煩止渴,解毒
主治:常用於脾虛泄瀉,暑熱煩渴,消渴,飲酒過度,痢疾

,中藥名。為菱科植物家種的菱TrapabispinosaRoxb.、烏菱TrapabicornisOsbeck、無冠菱TrapakorshinskyiV.Vassil.及格菱TrapanatansL.var.komaroviiV.Vassil.等的果肉。菱各地均有栽培。烏菱分布於長江以南。無冠菱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等地。格菱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及華北各地。具有健脾益胃,除煩止渴,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脾虛泄瀉,暑熱煩渴,消渴,飲酒過度,痢疾。[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菱

拼音名:Línɡ

英文名:Water Calptrop Base Peel

別名:芰、水栗、芰實、菱角、水菱、沙角、菱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apa bispinosa Roxb.2.Trapa bicornis Osbeck3.Trapa korshinskyi V.Vassil. [T.japonica Fler.]4.Trapa natans L.var. komarouii V.Vassil. [T. pseudonicisa Nakai]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 1.《酉陽雜俎》:莖,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
  • 2. 孟詵:菱實多食令人腹脹滿者,可暖酒和姜飲一兩盞即消。
  • 3.《本草衍義》:芰,煮熟取仁食之,代糧,不益脾。和合治療,未聞其用。有入食生芰多則痢及難化,是亦性冷。
  • 4.《綱目》:芰、菱,有湖濼處則有之。菱落泥中,最易生髮,有野菱、家菱。其實有數種,或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菱科植物家種的烏菱無冠菱格菱等的果肉。

採收和儲藏

8-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葉綠素,生自莖節,羽狀細裂。莖細長,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葉集生莖頂,成蓮座狀,菱狀三角形,長2.5-4cm,寬2-4.5cm,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幼時有細毛,後漸落,沿脈有毛;葉柄長2.5-5cm,有毛或無毛,近頂處有胖大海綿狀的氣室。花兩性,單生葉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鑽狀,柱頭頭狀,花盤雞冠狀。果實為梢扁的倒三角形,兩端有刺,兩刺間距離3-4cm,腹背的萼裂片脫落。種子一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各地均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長江以南

性狀

性狀鑑別

菱果實為稍扁的倒三角形,頂端中央稍突起,兩側有刺,兩刺間距離約4-5cm,刺角長約1cm,表面綠白或紫紅色,果殼堅硬,木化。除去果殼,果肉青灰色或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甜而澀。菱果實兩角較彎曲,寬約7-8cm。

化學成分

菱的果肉中含4,6,8(14),22-麥角甾四甾四烯-3-酮(22-dihydrostigmast-4-en-3,6-,β-sitoste-rol)[1]。

藥理作用

在以艾氏腹水癌作體內抗癌的篩選試驗中,發現種子的醇浸水液有抗癌作用。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健脾益胃;除煩目渴;解毒。主脾虛泄瀉;暑熱煩渴;飲酒過度;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或生食。清暑熱、除煩渴,宜生用;補脾益胃,宜熟用。

注意

《本經逢原》:患瘧、痢入勿食。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安中補髒。
  • 2.《滇南本草》: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風濕入竅之症。
  • 3.《滇南本草圖說》:醒脾,解酒,緩中。
  • 4.《綱目》:解暑(及)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