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菱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菱屬(拉丁學名:Trapa L.)桃金娘目,菱科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植物,根二型,即除吸收根外,尚有一種含葉綠素、沉於水中的同化根排列於葉柄基部的兩側;葉菱形,旋疊狀,突出水面,邊緣有小鋸齒,葉柄膨大,海綿質;花小,白色,腋生,單生;有時具刺;花盤波狀;子房半下位,胚珠單生,下垂;果革質,有角。

約30種,廣布於東半球,中國約5種,中國均產之,其中菱T.bicornisOsbeck果實含豐富的澱粉,供食用。

植物學史

菱科、桃金娘科、千屈菜科和柳葉菜科均屬於桃金娘目。菱科植物花單生於葉腋,兩性,整齊,四基數,子房半下位且稍呈周位,在第三紀上新世北半球地層中曾發現過化石。而千屈菜科Lythraceae花既有單生,也有構成聚傘或圓錐花序,兩性整齊或不整齊,一般為4、6或8基數,子房明顯周位,化石見於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故Miki認為菱科植物最早是由桃金娘科Myrtacee和千屈菜科逐步演化過來的。從這三個科的特徵來看,三者的共同點是:異被花、離瓣、雄蕊多數、萼管狀及心皮也完全合成一花柱。應該說,它們是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的。但從地史年代、習性、形態特徵,菱科植物應較千屈菜科為進化。而柳葉菜科花四基數、子房下位、胚珠多數、陸生等特徵不同於菱科,而在某些方面又較菱科為進化。[1]

該屬原置於柳葉菜科Onagraceae內,但因它的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顆,且果為堅果狀,所以有些學者主張把它分出而自成一科。至其沉水、綠色的同化根,有些學者認為是沉水葉。

形態特徵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細長,黑色,呈鐵絲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photosynthetic roots)由托葉邊緣演生而來,生於沉水葉葉痕兩側,對生或輪生狀,呈羽狀絲裂,淡綠褐色,不脫落,是具有同化和吸收作用的不定根。

莖常細長柔軟,分枝,出水後節間縮短。

葉二型:沉水葉互生,僅見於幼苗或幼株上,葉片小,寬圓形,邊緣有鋸齒,葉柄半圓柱狀、肉質、早落;浮水葉互生或輪生狀,先後發出多數綠葉集聚於莖的頂部,呈旋疊蓮座狀鑲嵌排列,形成菱盤,葉片菱狀圓形,邊緣中上部具凹圓形或不整齊的缺刻狀鋸齒,邊緣中下部寬楔形或半圓形,全緣;葉柄上部膨大成海綿質氣囊;托葉2枚,生沉水葉或浮水葉的葉腋,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膜質,早落,着生在水下的常演生出羽狀絲裂的同化根。

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由下向上順序發生,水面開花,具短柄;花萼宿存或早落,與子房基部合生,裂片4,排成2輪,其中1片、2片、3片或4片膨大形成刺角,或部分或全部退化;花瓣4,排成1輪,在芽內呈覆瓦狀排列,白色或帶淡紫色,着生在上部花盤的邊緣;花盤常呈雞冠狀分裂或全緣;雄蕊4,排成2輪,與花瓣交互對生;花絲纖細,花葯背着,呈丁字形着生,內向;雌蕊,基部膨大為子房,花柱細,柱頭頭狀,子房半下位或稍呈周位,2室,每室胚珠1顆,生於室內之上部,下垂,僅1胚珠發育。

果實為堅果狀,革質或木質,在水中成熟,有刺狀角1個、2個、3個或4個,稀無角,不開裂,果的頂端具1果喙;胚芽、胚根和胚莖三者共形成一個錐狀體,藏於果頸和果喙內的空腔中,胚根向上,位於胚芽之一側而較胚芽為小,萌發時由果喙伸出果外,果實表面有時由花萼、花瓣、雄蕊退化殘存而成各形結節物和形成刺角。種子1顆,子葉2片,通常1大1小,其間有一細小子葉柄相連接,較大一片萌發後仍保留在果實內,另一片極小,鱗片狀,位於胚芽和胚根之間,隨胚莖伸長而伸出果外,有時亦有2片子葉等大的,萌發後,均留在果內;胚乳不存在。開花在水面之上,果實成熟後掉落水底;子葉肥大,充滿果腔,內富含澱粉。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的湖泊、河灣、積水沼澤、池塘等靜水淡水水域中多有分布或引種栽培。

地理分布

約30種(包括變種)。分布於歐亞及非洲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北美和澳大利亞有引種栽培。中國有15種和11變種,產於中國各地,以長江流域亞熱帶地區分布與栽培最多。

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

菱稍能耐深水,菱塘宜選擇水深1.4~1.6米,避風、土質鬆軟肥沃的河灣、湖盪、池塘或活水河道。如湖盪的風浪較大,只要不在風口,並注意固扎蔓壟保護,也可種植。種植前,必須清除野菱、水草、青苔和草食性魚類等。

播種育苗

直播 

水深在3.3米以內的淺水面多行直播,長江流域在清明菱種萌芽時播種(華南於冬季11~12月),播種方法有撒播和條播兩種,大水面以條播為宜,先按菱塘地形,劃成縱行行距2.8~3.3米,兩頭插竿牽繩作標記,然後用船將種菱沿線繩均勻撒入水中,播種量與密度視品種和水麵條件而異。大果品種,瘦塘、深水塘和未種過菱的塘宜密;小果品種,肥塘,淺水塘或連作塘宜稀,一般每畝水面用種菱20~25公斤。

育苗移栽

水深在3.3米以上,直播出苗困難,芽細瘦弱而產量低,必須育苗移栽,長江流域春分至清明選避風,水位較淺,土壤肥沃,排灌兩便的池塘作苗池。按行距1米見方點播育苗,每畝用種量65~90公斤,可供8~10畝菱塘使用,播種時控制水深85~100厘米,菱苗出水後,逐漸加深水位進行鍛煉。播後2~3個月後(芒種至小暑),菱苗主莖達2.3~米以上,已生有小菱盤(約10多片葉)時栽植,從菱田拔取苗後,堆於船上,兩人操作,一人將8-10株菱苗盤成一圈,用小繩紮好,按穴距放入湖中,另一人用長柄菱叉叉住根部小圈插入湖底土中,菱苗結繩的長度以苗充分生長後能浮出水面為度,菱苗繩固定易於成長。栽植密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土壤肥沃,水位較淺,每穴5~8株,穴距1.4~1.6米見方,如水位較深,可增加每穴株數至10~13株,穴距2.3~3.3米見方,以增強抗風能力。華南地區采菱後,從9月至翌年2月即可播種育苗,育苗時把菱种放在淺水塘中(6~10厘米)、利用陽光保溫催芽,每隔5~7天換水一次,發芽後移至繁殖田,莖葉長滿後分苗定植,定值時截取33厘米長菱苗,按行距1~2米或1.3米見方,每穴3~4苗。

菱塘管理

菱苗出水後,要在菱塘外圍扎菱欄,一般用毛竹每隔5~7米,打一樁高出水面1米左右,兩樁中間拉一草繩,每隔33厘米再扎水草,即成為活的防波堤。10畝以上大菱塘,每3-5畝再扎一條橫壟,5~6月間菱葉滿布水面後,每隔7天翻盤一次,其方法是用菱桶乘人,從每隔1.6~2米之菱葉間划過,使空氣透入水中,以免菱的花葉腐爛。菱塘一般不施肥,開花期噴2%過磷酸鈣2~3次,使菱皮變薄,增進品質,產量也可提高。

主要價值

果實富含澱粉,可生食,也可供制菱粉,配製冰棋淋等各種食品,亦可釀酒或入藥。菱殼可製取活性炭。菱和新鮮莖葉為豬及家禽喜食,各出產地常大批量地用作飼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