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萃英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萃英中學成立於1912年前後,前身為「貞德女校」,1900年美傳教士鄭樂德泰安辦學的傳道房,1910年改稱「貞德女中」,後又設師範班,為教會培訓師資。1912年改為「萃英」中學,現為泰安一中校址。

中學歷史

萃英中學名稱於1912年前後,前身為「貞德女校」,1900年美傳教士鄭樂德泰安辦學的傳道房。後將學道房改成館(小學),又在美以美教堂兩側創辦「貞德」女校。1910年改稱「貞德女中」,後又設師範班,為教會培訓師資。1912年改為「萃英」中學,現為泰安一中校址。

現存教學樓

第一座始建於1917年,面寬九間,進深六間,共三層。第一層為地下室,方石塊砌牆,條石地板。二、三層青磚砌牆,木質地板,紅瓦覆頂,尖頂單脊。

第二座樓建於1912年,三層,青磚砌成,十字架形建築,尖頂。一層為地下室。

第三座建於1912年,三層,面闊四間,進深四間。一樓為地下室。單脊尖頂。二、三樓原為學生教室兼牧師宿舍。

校園諮詢

紅色記憶——中共萃英中學支部舊址

中共萃英中學支部舊址位於青年路117號泰安第一中學院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尹寬作為山東代表參加會議。2月,在濟南建立了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山東執委),統一領導山東黨的工作。按照中共四大要求,山東執委積極開展工人鬥爭,深入工業區、學校和廣大鄉村,發展擴大黨組織。黨的活動開始擴大到泰安地區。8月,上級黨組織委派中共黨員馬守愚到泰安、曲阜等地開展建黨工作,又派王仲修到泰安火車站開展工運工作。1926年3月,馬守愚、王仲修和省里派來的於贊之建立了泰安支部。是年冬,馬守愚、於贊之在泰安萃英中學開展學生運動,先後發展劉德林、朱玉干、孟憲堯、郝希風等20餘名師生為中共黨員,並建立了中共萃英中學黨支部,於贊之任書記。

中共萃英中學黨支部是泰安最早建立的黨支部之一。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萃英中學黨支部屢遭敵人破壞,又幾經恢復,始終按照黨的指示,團結廣大進步師生,領導泰安人民開展革命活動,為泰安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泰安萃英中學早期是一所教會學校,創始於清末。現遺存建築4座,其中萃英中學舊址現遺存建築1座,坐北朝南,地下1層、地上2層,為磚石木瓦結構,石砌牆體,灰瓦兩面坡頂,一樓南北設門,北門建有門廊,室內為木質結構。美以美會西洋樓現存建築2座,分別為博濟樓和德貞樓,坐北朝南,為磚石木瓦結構,石砌牆體,均為地下一層、地上二層結構。登雲街基督教教堂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硬山頂磚石木結構,以哥特式建築風格[1]和泰安地方建築形式結合,教堂通高約15米,面闊8間、進深15米,內置木椅等禮拜用具,山牆頂端配有直徑一米左右的航海船舵圖案。

2013年,萃英中學建築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2]單位。2020年,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