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蘿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蘿崗區是廣州市原轄區,曾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東部,與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區四個行政區相鄰,已於2014年2月12日被撤銷。

該區原管轄面積393.22平方公里,下轄夏港街、蘿崗街、東區街、聯和街、永和街、九龍鎮,共3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全區戶籍人口17.16萬(六普)。

基本簡介

概況

蘿崗區位於廣州市東部,與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三個行政區相鄰、增城市從化市兩個縣級市交界,與東莞市和廣州市的番禺區隔江相望。區內交通幹線密集,有東二環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廣惠高速公路、廣汕公路、廣深公路、廣園東路、廣深鐵路等路網體系。從區內穗港客運碼頭通過珠江航道到香港約65海里。總面積393.22平方千米。總人口71.53萬人(2009年未)。新老八區之一,[1]全區常住人口23.1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8.27萬人,流動人口30.1萬人。[1]

自然環境

蘿崗地區位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擁有豐富的果蔬、稻類、家禽等農產資源以及種植、養殖經驗,眾多物產聞名海內外,主要包括:蘿崗糯米糍荔枝、蘿崗碧玉荔枝、增城掛綠荔枝、蘿崗甜橙 、大果甜楊桃、大果楊梅、黃皮、番石榴、烏白欖、龍眼、增城絲苗米、高腳菜心、九佛白蘭花、九佛麻雞、火村冰鮮雞等。其中,蘿崗糯米糍荔枝、蘿崗甜橙被評選為廣州市名優產品,而區內中加混合化肥廠的「彩虹牌」水稻專用肥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

歷史沿革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35號):設立廣州市蘿崗區。將白雲區的蘿崗街道,鍾落潭鎮的九佛、穗北2個居委會和紅衛、鳳尾、浦心、蟹莊、楓下、佛郎、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黃埔區的夏港街道、荔聯街道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2個自然村,天河區新塘街道的玉樹村,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劃歸蘿崗區管轄。蘿崗區人民政府駐駐廣州市蘿崗區香雪三路一號。

2005年5月,蘿崗區轄2個街道(蘿崗、夏港)

行政區劃

概述

2006年3月6日,廣州市民政局下發《轉發廣東省民政廳關於同意廣州市蘿崗區設立九龍鎮和永和街道辦事處的批覆》(穗民[2006]28號)。調整後,蘿崗區共轄1個鎮(九龍鎮)、5個街道辦事處(永和、夏港、蘿崗、東區、聯和)。

九龍鎮

九龍鎮管轄從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劃入的九佛、穗北2個居委會和紅衛,鳳尾、埔心、蟹莊、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以及從增城市中新鎮劃入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委會。共有3個居委會和28個村委會,總面積175.1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8萬人。鎮政府駐鎮九公路978號。

永和街道

作為廣州市蘿崗區政府的派出機關。永和街道辦事處管轄從增城市新塘鎮劃入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委會的區域,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萬人。街道辦事處駐永順大道中1號。

夏港街道

夏港街道辦事處於1989年1月成立。是隨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誕生而設立的一條街道。 為理順街道管理體制,2003年5月13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將黃埔區夏港街道辦事處整建制劃入廣州開發區管理。2005年5月成立蘿崗區後,夏港街改稱為廣州市蘿崗區夏港街道辦事處。 位於開發區西區,珠江與東江出口交匯處,是一個集政治、工業、商業、居住、教育於一體的開放型、工業園區型、綜合型街區,北以橫滘河為界,東南至東江,西南至珠江。(截至2011年06月)轄區總面積14.54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2萬人,流動人口8.2萬人;下轄6個社區(青年、麗江、普暉、金碧、墩頭基、東暉)。轄內現有各類經濟組織2382家,其中生產性企業248家,經貿關係涉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世界500強企業達到56家。

東區街道

東區街道轄區面積54平方公里,東鄰增城市新塘鎮,西、南與黃埔區南崗街相交,北連蘿崗街和黃埔區荔聯街。下轄筆崗、火村、劉村、東區4個社區居委會,55個經濟社,政府駐地蘿崗區東區街道春暉四街26號 ,東區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廣州開發區)的組成部分,是經國務院正式批准、屬於廣州開發區範圍內正在開發建設的一部分,是在開發區管委會(簡稱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在更高的起點上規劃建設、以更靈活、更高效的運作方式進行開發建設的外向型經濟區域。

聯和街道

聯和街道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與聯和街道黨工委合署辦公,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廣州市政府、區政府的授權,對轄區內地區性、社會性和群眾性工作履行組織領導、綜合協調、監督檢查職能,組織協調落實轄區內社會管理工作,協同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城市管理工作,落實廣州市政府、區政府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 聯和街於2004年5月26日揭牌成立,總面積62.18平方公里,總人口9.69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83萬人。轄內有黃陂、暹崗、玉樹、天鹿湖、聯和、金峰園6個社區和科學城。

蘿崗街道

蘿崗街道轄區總面積80.1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人。行政區劃蘿崗街道下轄8個社區:蘿崗社區、蘿峰社區、長平社區、水西社區、黃登社區、黃麻社區、荔紅社區、嶺頭社區。[2]

經濟狀況

國民經濟

2011年蘿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3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增長20%;萬元GDP能耗預計同比下降5.9%,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削減2290噸和14.4噸,超額完成市下達的考核指標。廣州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72億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472億元,增長21.5%;工業總產值4938億元,增長16%;出口總額161億美元,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涉外稅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標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繼續位居第一。

全年財政投資超過20億元,主幹路網、市政配套、安置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編制完成知識城產業發展規劃,圍繞主導產業出台了產業促進政策。69個項目達成投資合作意向,總投資370億元,其中落實用地項目21個,投資總額200億元以上。科學城創新平台支撐作用增強,科技企業加快發展,新建成科技企業加速器19萬平方米,累計投入使用29萬平方米,營業總收入超過2400億元,同比增長20%。生物島各項市政配套設施陸續完善,正式開島運營,首期5萬平方米標準產業單元建成投入使用,啟動18萬平方米二、三期建設,獲得國家開發銀行50億元授信額度,引進瑞士洛桑生命科技園等30個生物產業高端項目,搭建了中英生物科技之橋等高端國際合作平台。

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7.4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12億美元,引資總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世界500強企業新設和增資項目11個,新引進投資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項目27個、科技和金融項目超過300個、外資服務業貿易項目65個、總部項目15個。

全年完成籌建企業投產58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區屬國有企業淨資產總額達219億元,在招商引資、組織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融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資源加速聚集,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增加到3.75%;建成華南地區首個創新驛站;入選省創新科研團隊3個;新認定區科技領軍人才8人,累計達28人;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22個,省自主創新100強企業11家;全年專利申請3598件,專利授權1936件,同比分別增長63.1%和61.9%;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超過237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8%;新增上市企業3家,累計達25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廣州開發區第三產業增加值510億元,同比增長1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1%。協同海關等駐區單位推進外貿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海關特殊監管模式,推動保稅物流園區與黃埔新港碼頭聯動發展,廣州保稅區進出區貨值首次超過1000億元。

2011年調整60平方公里蘿崗中心城區規劃,完善了城中村改造規劃。完成廣汕公路(大觀路至長平)市政化改造、永和大道路面改造工程,新增公交線路31條。建成220千伏廟嶺、科城變電站,增強了科學城和永和地區的電力保障能力。「三舊」改造取得突破,沙灣村、筆崗社區以集體經濟為主體啟動舊村改造。編制實施綠地系統規劃,完成12條主幹道路和6個重要出入口的綠化升級,建成科學廣場等一批公園綠地,獲市綠道建設工作金獎。深入推進農村截污和河道整治,區內河湧水質進一步好轉。成功創建華南地區首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依法拆除各類違法建(構)築物17.2萬平方米,制止違建43.4萬平方米,有效遏制了各類違法搶建行為。依法處置涉嫌閒置用地54宗178萬平方米,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在市5次創文考評中3次名列第一,被評為「廣州文明城區」。

教育

通過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終期督導驗收,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蘇元實驗學校等10個教育項目建成使用,蘿崗區玉岩中學成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我區高考重點本科上線率及本A本B上線率繼續位居全市第一。成立蘿崗區知明學校,填補了特殊教育的空白。實施「健康蘿崗2011年行動計劃」,免費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首家三甲醫院中山大學嶺南醫院投入使用,新農合參合率達99.9%,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體育事業長足進步,競技體育取得重大突破,在廣州市第15屆運動會上獲得39枚金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區文化館成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在全市率先實現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服務,香雪女聲合唱團連續兩屆獲得廣東省「百歌頌中華」金獎。評選產生蘿崗歷史文化九景,「科城錦繡」入選「羊城新八景」。制定實施技能人才租賃住房補貼管理辦法,完成市下達的6100套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任務。投入3138萬元,實現了各街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80元和420元,孤兒養育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70周歲以上老人長壽保健金標準達到全市最高。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1元,同比增長12.37%;農民人均純收入17063元,增長16.93%。

農業

蘿崗地區位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擁有豐富的果蔬、家禽、稻類等農產資源以及歷史悠久的種植、養殖經驗,眾多物產聞名海內外,主要包括:蘿崗糯米糍荔枝、蘿崗碧玉荔枝、增城掛綠荔枝、蘿崗甜橙、大果甜楊桃、大果楊梅、黃皮、番石榴、烏白欖、龍眼、增城絲苗米、高腳菜心、九佛白蘭花、九佛麻雞、火村冰鮮雞等。其中,蘿崗糯米糍荔枝、蘿崗甜橙被評選為廣州市名優產品,而區內中加混合化肥廠的「彩虹牌」水稻專用肥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

通過大力創新農業運行機制、經營方式和不斷調整農業結構,區的農村市場經濟體系比較完善,農業產業化建設成效明顯,已建立起一批國家、省、市級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區和示範項目,打造出一批區域性、專業化、成規模的農產品生產、流通和加工基地,使農業經濟由傳統種養型向城市產業型轉變。主要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項目包括:東南亞最大的白蘭花種植基地———九佛白蘭花基地,國家農業部「南亞熱帶水果示範基地」、國家科技部「星火項目示範工程」、廣州市十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之一———九佛棠下廣州水果世界,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九佛楓下江豐原種雞場,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九佛蟹莊良田原種鴿場、九佛燕塘洲星水馬蹄種植基地,以及九佛楓下力智生豬示範區、九佛麻雞出口基地、火村冰鮮雞出口基地、九佛韭菜花生產示範基地、廣藿香種植基地、永和東凌蔬果物流基地、恆發東魚出口基地等。

依託區域內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在大力興建蔬果、花卉園藝基地的基礎上,適度發展具有果鄉特色和山野情趣的休閒、體驗型生態農莊,古荔枝生態公園、白蘭花森林公園、香雪公園、親親農莊、白雲莊園、獅嶺水庫花卉果菜區、金坑水庫森林公園、鳳凰山公園等一大批生態農業觀光旅遊休閒園區已成為蘿崗區的生態都市型農業名片。[3]

產業結構

六大支柱產業: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食品飲料、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等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工業總產值占全區總量八成以上。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從傳統的下游簡單加工組裝,向上游核心製造工序和研發等高端產業鏈延伸,形成了產業集群化、簇團化發展的格局。

精細化工:寶潔、安利、高露潔、杜邦、ICI、LG化學、國際香料、利高曼、仙妮雷德、埃爾夫

電子信息:京信通信、金鵬電子、索尼、光寶、大眾、捷普、松下、LG拓普仕

生物醫藥:先靈、百特、香雪製藥、康盛藥業

食品飲料:百事、雀巢、美贊臣、屈臣氏、箭牌、頂益、旺旺、華納、李錦記、益力多 金屬冶煉及加工:廣州珠鋼、燁聯、太平洋馬口鐵、馬鋼

汽車及零部件:本田、昭和、德爾福、三葉、森六、駿興、艾帕克

大型生產性企業:區內有全球最大的口香糖生產廠、牙膏生產廠,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空調壓縮機生產基地、線路板生產基地、不鏽鋼生產基地之一,全國第一個轎車出口生產基地等。

社會發展

工業蘿崗

工業:2010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227.52億元,增長21.26%,全年新增工業總產值789.73億元。「十一五」時期,全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1.32%,比規劃目標提高1.32個百分點。

輕重工業比重:2010年,全區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07.06億元,增長30.35%;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20.47億元,增長9.68%;重工業增速比輕工業高出20.67個百分點。輕重工業的比重由上年的45.22:54.78調整為40.70:59.30,重工業比重比上年提高4.52個百分點;比2005年提高3.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效益:2010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159億元,占全區GDP的71.64%,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76%,拉動全區GDP增長12.79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5.87億元,增長14.5%,盈利企業占工業企業比重達到78.79%。全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70.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7.04%。 六大支柱產業:2010年,六大工業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91.38億元,增長21.5%,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2.59%,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7.61%。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金屬冶煉及加工業、食品飲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1319.72、885.07、449.5、383.63、253.36和200.1億元,分別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1.22%、20.94%、10.63%、9.07%、5.99%、4.73%;分別實現工業增加值257.35、400.4、73.64、117.85、76.43和50.46億元,分別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22.2%、34.55%、6.35%、10.17%、6.59%和4.35%。

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我區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產值、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分別為1281.83億元、1780.75億元,分別增長26.03%、28.44%。高新技術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61.21億元,增長19.22%,比全區工業利潤總額增速高出4.72個百分點。

龍頭工業企業:2010年,工業總產值排名前50名的工業企業合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12.99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68.91%。其中: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產值50億元以上的有16家,分別比上年多出1家和2家;產值超億元的有331家,比上年增加51家,共完成產值4003.99億元,占全區產值的94.71%,實現工業增加值1109.33億元,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95.71%。

工業產品產量: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的106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品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85種,占產品總數的比重為80.2%。其中,排前三位的是:「光電子器件」同比增長44.81%、「乳製品」同比增長34.36%、「軟飲料」同比增長27.43%。

第三產業

201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20.73億元,同比增長24.27%,比第二產業和全區GDP增速分別高出5.67個、7.42個百分點,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26%,比上年比重提高近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居前三位行業是:交通運輸郵電業、其他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分別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4.57%、33.48%和18.49%。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29.52億元,增長26%,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14.1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4.55%。

交通運輸業:2010年,全區交通運輸業實現營業收入844億元,同比增長35%;實現增加值187.5億元,同比增長22.69%,比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低1.58個百分點。

批發零售業:2010年,全區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77.79億元,增長26.34%。全區批發零售業企業及個體戶實現銷售額1426.52億元,增長28.2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1230.29億元,增長26.22%,占銷售總額的86.24%;零售業銷售額196.23億元,增長42.71%,占銷售總額13.76%。2010年銷售額增長速度排前三位的商品分別為:種子飼料類、木材及製品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分別增長1.8倍、1.38倍和94%;銷售額居前三位的商品分別為石油及製品類、金屬材料類、化工材料及製品類,分別占全區限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的30%、27%和6%。

房地產業:2010年,我區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27個,科城山莊、科匯金谷、萬科新里程、龍光峰景華庭、宏康花園等房地產項目投資額達到13.52億元。2010年,全區商品房屋建設面積149.34萬平方米,增長27.62%;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2.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1.95%;商品房銷售金額13.06億元,同比增長17.35%。

其他服務業:第三產業中除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等以外的其他行業均屬於其他服務業範圍。2010年,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0.88億元,增長26.4%,占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33.5%,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3.2個百分點。

科技蘿崗

蘿崗區仍堅持外向和內源帶動「兩條腿」走路,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全力打造深層次、多功能、高品質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為企業營造優越的創業創新環境,為全區贏取更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以廣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作為全區產業服務體系龍頭的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聚集並整合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集科技企業孵化器、中介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技術產權交易和評估、高新技術產品展示和採購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已經形成。

據介紹,區內擁有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院、國家級「火炬」創業中心、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863軟件孵化基地、廣東軟件園、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廣州開發區科技創新基地、智通軟件園等國家、省、市、區級和民營孵化場地共計50萬平方米,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環保產業和留學生創業等各類專業孵化器,最大程度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同時,建立了公共的開發實驗室、技術測評服務機構、技術創新和專利機構、商標申報服務機構,與20多家大學、科研機構建立科技項目合作雙向互動機制,與30多家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建立研發資源共享機制,形成企業、大學、科研院所聯動的資源共享平台,並引進產權交易、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法律、會計等一系列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此外,還投資10億元組建多家風險投資公司,積極引進美國IDG等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從而形成開放式、立體化的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平台,為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

進駐區內的各類研發機構、工程中心和研發團隊達上千個,其中經認定的國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博士後工作站10家;全區累計實施國家級「火炬項目」183項,「863項目」23項,其他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485項;索尼、意法微電子、湯姆遜、三星和摩托羅拉公司等著名跨國企業也相繼進入設立研發機構和運營中心。

良好的科技創新土壤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的自主創新型科技企業,區內已形成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科技進步正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蘿崗文化

人文蘿崗

教育事業:蘿崗區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資源豐富,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成果豐碩,不少工作處在全市乃至全省領先水平,成為區域優良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服務於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教育發展規模適度,比例適中。全區共有學前教育機構50所,其中公辦3所,民辦47所;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學校60所,其中公辦學校54所,民辦學校6所;職業教育機構16個,其中大學2所,職業技術學院2所,專修學院4所,職業高中、職業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8所;業餘培訓機構20個,其中成人教育辦學單位5個,課外學習輔導機構9個,社區技能培訓機構6個。此外,還有日本人子弟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各1所。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以公辦為主,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以民辦為主,相互補充,基本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和人才的需求。

據悉,蘿崗區內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一應俱全。該區教育類型齊全,體系完整,專業涉及知識更新的各個方面,課程涉及人才培訓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近幾年民辦教育發展迅速,辦學呈現多元化格局,為區內居民和企業員工接受教育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外來工的入區培訓和法制教育獨具特色,受到國家、省市機關的好評。此外,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精彩紛呈是蘿崗區職業教育的獨特優勢,眾多跨國公司在帶來資金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培訓模式,來自不同國家地區、體現不同文化價值的職業教育在開發區交相輝映,各具特色,為開發區和廣州市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可貴的經驗借鑑。

醫療衛生:蘿崗區形成了以公立衛生機構為主體,集體、民營為補充,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到位,專科特色明顯的醫療服務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本滿足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據介紹,全區醫療衛生資源覆蓋面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5家,每個街道都有一所綜合醫院,每個村都有衛生站。各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健全,從區到村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已初步形成;衛生技術人員素質較高,區醫院擁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留學歸國人員及碩士研究生;設備先進,環境優美,衛生機構(不含診所和村衛生站)100萬元以上設備有14台。衛生服務特色明顯。開發區醫院是全省唯一獲得器官移植技術准入的區級醫院,每年開展器官移植病例逾百例,並與國外羅蓋人細胞移植中心簽定了細胞移植合作項目。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用先進設備廣泛開展了食品、餐具、飲用水、生產車間有毒有害物質、傳染病病源微生物的監測檢驗工作,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職業衛生先進單位,2005年「中心」實驗室獲得國家實驗室認證。

風景名勝:蘿崗區屬山地丘陵地帶,山色清秀,澗水長流,歷代眾多文人墨客前來遊覽,吟風弄月,留下不少佳話。

天鹿湖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的東北部,是廣州市難得的生態公園公園內林木蔥鬱、景色秀美,內有珍貴的植物化石—桫欏,罕見的大型木質藤本花卉—禾雀花。天鹿湖水庫建於1958年,景色幽美迷人,正常水位面積達1280畝,總庫存量730萬立方米,素有廣州市「東肺」之稱,是一個理想的休閒、消夏避暑去處。

丹水坑風景區———位於蘿崗區筆崗村,占地面積1500畝。景區內有佛跡洞、銅鼓鳴石、楊四將軍廟等自然和人文景點50多處,為國家AA級旅遊區。

蘿崗香雪公園———位於蘿崗區蘿崗街,面積約160公頃,為廣州市城市生態保護區。該園因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蘿崗香雪」而得名。園內有玉岩書院、後仙台、漱玉聽泉、望梅亭、玉璽遠眺、石榴香溪等景點。

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為廣州亞運會籃球比賽新建場館。場館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場館內有18000個觀眾席、60個豪華VIP包廂、1270個貴賓停車位,規模宏大,可謂非同一般的世界級體育娛樂新平台,堪比美國NBA火箭隊主場館豐田中心。周邊配套有零售商店、娛樂中心、酒店、音樂廳等多功能商業娛樂設施,是融體育、演藝活動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場館。

體育文化:廣州國際羽毛球培訓中心、廣州國際網球中心、蘿崗區體育公園、暹崗公園、市民文化廣場等等。

文物古蹟:蘿崗區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全區歷史文物線索點共270個,其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擬申報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古墓、古村落有10個。如玉岩書院(又名蘿峰寺)、法雨寺(原名吉祥庵)、華峰寺(亦名海門禪院)、聖裔宗祠、鍾氏大宗祠建築群、玄帝古廟、北帝古廟、水西古村、鍾遂和夫婦墓、玉岩墓群、誥封一品夫人墓、元德將軍墓,等等。

歷史名人

蘿崗區具有深厚歷史傳統,留下了一批歷史人物和革命先驅的足跡。有一定影響的歷史人物主要有三位:歷史名人鍾玉岩、革命烈士韋庸之、抗日將領孔可權。

文化活動

蘿崗區文化積澱深厚。歷次文物普查及考古發現的文物足以證明:蘿崗地區早在周朝已有人居住。自秦朝起,歷代都有中原居民南遷入粵,帶來了中原文化。傳統民間文化活動主要有蘿崗廟會、春節舞獅、舞龍、舞鳳;民間文化藝術團體主要有蘿崗詩社、蘿崗香雪曲藝團、攝影協會、書畫協會和詩文協會。此外,蘿崗區各街都有數量不等的民間藝術團體,如粵樂社、曲藝社、搖滾樂隊、藝術團、私伙局、老年秧歌隊、老年山歌會等。

旅遊名勝

旅遊景點

蘿崗區屬山地丘陵地帶,風景名勝眾多,山色清秀,澗水長流,歷代文人墨客前來遊覽,吟風弄月,留下不少佳話。

天鹿湖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的東北部,公園內林木蔥鬱、景色秀美,植物種類豐富,內有珍貴的植物化石—桫欏、罕見的大型木質藤本花卉———禾雀花,是廣州市難得的生態公園。天鹿湖水庫建於1958年,正常水位面積達1280畝,總庫存量730萬立方米,湖光山色幽雅迷人,是廣州市近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庫,素有廣州市「東肺」之稱,是一個理想的休閒、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保護區。該園因有羊城舊八景之一的「蘿崗香雪」而得名。園內有玉岩書院、後仙台、漱玉聽泉、望梅亭、玉璽遠眺、石榴香溪等十餘處景點。

文物古蹟

蘿崗區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全區有歷史文物線索點270個,其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擬申報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古墓、古村落有10個。如玉岩書院(又名蘿峰寺)、法雨寺 (原名吉祥庵)、華峰寺(亦名海門禪院)、聖裔宗祠、鍾氏大宗祠建築群、玄帝古廟、北帝古廟、水西古村、鍾遂和夫婦墓、玉岩墓群、誥封一品夫人墓、元德將軍墓,等等。

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成立於1984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東部,是廣州市「東進」的龍頭,地處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帶,2小時車程覆蓋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等城市。2002年,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了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全區總規劃面積78.92平方公里。2005年,依託廣州開發區設立了蘿崗區,面積393.22平方公里。按照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廣州開發區要建設成為廣州對外開放「窗口」、體制改革「試驗田」、自主創新基地和經濟增長極。

兩城一島

知識城

知識城項目選址區域位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所提出的廣州科學城北區的範圍,規劃面積約123平方公里,可開發建設用地約60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50萬人(其中就業人口約25萬人)。分三期建設,計劃於2030年全部建成,其中先行開發建設起步區10平方公里將於2014年初步建成。

廣州科學城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園區,規劃面積為20.24平方公里,有5個功能組團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區、綜合研發孵化服務區、生態保護區。廣州科學城已建成100萬平方米孵化器,加快建設100萬平方米加速器、100萬平方米公共技術平台和100萬平方米的生活配套設施。擁有各類科技研發機構285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7家。科學城總部經濟區首期建成,首批入駐項目註冊資本達105億元。2011年,廣州科學城實現營業收入24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廣州國際生物島位於廣州市東南端、珠江主航道和次航道交匯而形成的官洲島,北面緊臨琶洲會展中心,東面與長洲島隔江相望,西面為廣州果園生態保護區。全島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緊臨華南快速幹線和環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生物島是國家發改委批准的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核心載體,面積1.8平方公里,將打造成為生物技術和醫藥產業的一流研發和孵化基地。以引進高端研發和總部中心為主,與科學城形成產業鏈和價值鏈互補,使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兩個核心區協調發展,創造出較高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對廣東省乃至中國生物產業形成拉動和帶動作用。生物島是一個綜合性的生物高新科技開發項目,以生物信息的研究為綱,帶動藥物、醫療、材料、食品、保健、環境保護等相關領域的開發,並建立一套完整的支撐服務體系,形成獨特的生物科技研究環境。  生物島以中醫藥現代化和功能基因研究為重點內容,發掘中醫藥和基因組、後基因組研究的兩大戰略資源,建立將兩大資源轉化為科技成果的高度集約化先進醫藥生物技術平台,形成具有高度技術開發能力的研究產業群,以獲得系列化、批量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和技術產品,即研究產業化,成為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生物醫藥研究與開發基地。在功能布局上,生物島分為科研生產區、技術服務與生活服務區、居住區。為順利推動生物島的建設,市政府加大生物島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生物島提供完備的周邊配套。

相關視頻

蘿崗區慈善會2014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