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落垡鎮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地處安次區東南部,東、北與天津市武清區東馬圈鄉、黃花店鄉接壤,南與碼頭鎮為鄰,西與仇莊鄉相連, 區域面積59.6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26043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屬安次縣二區。1958年,成立大王務公社,屬武清縣。1961年,改稱落垡公社,屬安次縣。1984年6月,改為落垡鎮。 截至2020年6月,落垡鎮下轄30個行政村。

2018年,落垡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1]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屬安次縣二區。

1953年,分屬落垡鄉、東張務鄉、普照營鄉、柴劉楊鄉、祝馬房鄉。

1958年,成立大王務公社,屬武清縣。

1961年,改稱落垡公社,屬安次縣。

1984年6月,改為落垡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落垡鎮轄榮營、把什營、吳莊、路營、落垡、蘇莊、西馬圈、岳莊、裴務、東張務、倪官屯、張營、賈莊、東小營、韓莊、孫東莊、柴劉楊、東太平莊、孟東莊、信東莊、許東莊、陳東莊、丈方河、南關、邢官營、劉七堤26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落垡鎮下轄30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落垡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落垡鎮地處安次區東南部,東、北與天津市武清區東馬圈鄉、黃花店鄉接壤,南與碼頭鎮為鄰,西與仇莊鄉相連, 區域面積59.66平方千米。

水文

落垡鎮境內有龍河自鎮內裴務村西北入境,鎮內河道長6.5千米。老龍河境內河道長9.5千米。

自然災害

落垡鎮主要自然災害為洪澇災害。1939年7月,發生洪災,境內村莊全部受災。1955年發生蝗災,16個村農作物絕收。1990年5月29日,冰雹、大風持續15分鐘,糧食作物成災面積1.5萬畝,部分地塊絕收。

人口

2011年末,落垡鎮轄區總人口24210人。總人口中,男性12587人,占52%;女性11623人,占48%。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9.28‰,人口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長率4.36‰。

2017年,落垡鎮常住人口19933人。

截至2018年,落垡鎮戶籍人口26043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落垡鎮財政收入743萬元。

農業

落垡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0133畝,人均2.07畝。農作物種植品種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另有棉花、蔬菜、花生和部分小雜糧。2011年末,生產糧食14543.6噸,人均600.7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5754畝,產量22697.3噸。主要品種有芹菜、西紅柿、韭菜和各種瓜類。邢官營村為種植大棚瓜菜專業村,年產各類蔬菜、瓜果500噸,年產值1100萬元。

工業

落垡鎮工業企業以生產加工體育用品為主。2011年,企業166家,從業人員1738人,工業總產值278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年生產加工各種球類1400萬隻,產品銷往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及1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落堡村21制球廠從業人員374人,年產值7200萬元。

2018年,落垡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

商業

2011年末,落垡鎮有以各村街為主的商業批發、零售網點25個,從業人員60人。鎮內有東張務、落堡2個農村綜合集貿市場,各類農副產品、商品交易額26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落垡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569萬元,比上年增長13%;各項貸款餘額4323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落垡鎮有小學4所,在校生950人,專任教師141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落垡鎮有鎮綜合衛生院1個,專職醫務人員20人,病床20張。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00人次,住院600人次。全鎮26個村民委員會全部建有醫療所(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落垡鎮全鎮有10個村安裝了各類健身器材。20世紀70年代,女子跳高運動員曾代表國家隊參加亞洲田徑運動會,在比賽中獲得金牌。

社會保障

2011年,落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4戶,人數1115人,支出961366元;農村醫療救助3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26人次,共支出3078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9.08萬元,比上年增長8.5%。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866人,參保率95.08%。[5]

交通

落垡鎮東北部毗鄰京哈鐵路,設有落堡車站。京福公路(104國道),貫穿全鎮。境內東西主幹公路落小(落堡至小劉莊)線,南北主幹公路董邢(董標堡至邢官營)線,形成了鎮內公路格網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落垡村而得名。北宋年間,遼國蕭太后進犯中原,在龍河用竹筏運送兵馬糧草,因在此地竹筏擱淺被宋軍打敗,故將此處為"落筏"之地,並把這個緊靠河邊的村子改稱落筏。後來改寫成落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