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落筆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落筆洞旅遊風景區, 位於三亞市吉陽區荔枝溝東北方向約7公里處的奇特的小山峰--印嶺,毗鄰三亞學院,屬三亞市八景之一。 洞的中央,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1992年3月考古學家在落筆洞發現一萬年前的三亞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落筆洞旅遊風景區色彩神奇,三亞旅遊部門對其進行了加快修葺整理和建設多項旅遊服務設施的工作,使其已經成為三亞市的又一旅遊勝地 。垂直陡峭的山體,是探險的好去處。

落筆洞由來、特色

落筆洞旅遊風景區屬三亞市八景之一。 在三亞市荔枝溝鎮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5公里。洞在印嶺的一座奇特獨秀的小山峰上,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升高約22米。洞的中央,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懇空。傳說古時筆尖水滴不斷,人若能手接此水,便會文思敏捷,揮筆成章,或發財致富,延年益壽。洞底地上數塊平面大石形如硯台,傳說此乃「神仙」用的筆硯,「落筆洞」由此而得名。兩根「巨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現洞頂僅存半截殘跡。大石周圍怪石磷峋,形狀各異,一眼望去,好像許多學子圍觀席地而坐! 落筆洞的摩崖石刻甚多。刻在壁上的「落筆洞」三字有尺余大,經考證為元代海北海南道宣尉雲從龍所題。「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的刻字,順念與倒念都是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落筆峰有眾多的酷肖馬、犬、猴、龜等石景,洞的周圍還有不少如房如閣的溶岩洞,有名的「仙郎洞」 (又名仙姑洞房)、「仙女洞」,各具特色。[1]

走進落筆生輝的落筆洞

十二月的三亞,陽光仍然燦爛。採風團從三亞市區驅車出發,向三亞學院方向行駛約十多公里就來到了崖州八景之一——落筆洞。

落筆洞,座落在一座名叫印嶺的山上,海拔110米,遠遠望去,象古王朝一枚碩大無比的玉璽,置放在案頭。印嶺,由其形而得名。印嶺也叫「落筆峰」。落筆峰是由石灰岩組成的,其形自然有些奇妙,尤如桂林一帶的山。即為峰,便有垂崖如削、峭壁如劈、石猴嬉耍之怪狀;即為峰,便有古樹虬石、百花攀崖、百鳥歡唱、白雲繚繞之美景。

「落筆生輝」,便成了崖州八景之一。

落筆洞位于吉陽區落筆村良坎坡落筆峰南側岩壁下,洞口高12.5米,寬9米,深16米,洞內有兩根巨大的鐘乳石重吊洞頂,形如懸筆,筆尖有少許水滴,潺潺而下。明《正德瓊台志》記載:「入其中,有二石,形如懸筆,筆尖水滴不斷。」遺憾的是,因年久缺少保護,「懸筆」已被損毀,現在僅僅留下半截筆的殘跡。

據隨團專家、三亞市博物館館長孫建平介紹,落筆洞遺址,距今一萬年,是海南島迄今為止已知時代最早的石器文化古人類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及新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面積約140平方米。1992年至1993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館和三亞市博物館三方業務人員組成的考古發掘小組,經過兩次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出土了晚期智人牙齒化石8枚、石製品成品、半成品及其他石料200餘件,較為典型的石製品90餘件。石製品器類可分為敲磁器、砍砸器、石錘、刮削器、石核和石片等;骨角製品有鏟、錘、錐、匕等多9種。遺址中還發現華南虎下頜骨、亞洲象臼齒等45種哺乳動物化石和24種水生無脊椎動物化石。

落筆洞遺址的文化類型及承繼關係,屬於嶺南地區洞穴石器的文化範疇。落筆洞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成果,對研究海南島古地理、古氣候、古動物和古人類的演變、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落筆洞是石灰岩山峰,其間洞穴眾多,均為石灰岩溶洞,有些洞穴是獨立的,有些是連環相通的。有名字的洞如「落筆洞」、「仙郎洞」、仙女洞、「宮殿洞」(將軍洞)等。

距今有一萬年的落筆洞古人類遺址,經歷了萬年的歲月滄桑。有人說,那是遺落天涯的活化石。[2]

出土遺物轟動一時

華夏文化,燦爛了中華大地五千年。在海南島,專家普遍認為:海南島最早的原住民是黎族,他們來自於大陸的百越民族的一支,距今有數千年時間。 然而,1992年的一次考古發現,改變了關于海南島上人類活動的歷史。

據隨團考察三亞歷史文化的專家何擎國介紹,落筆洞主要有兩次重大考古發現,第一次是在1983年,根據廣東省的文物普查計劃,廣東省博物館在海南行政區文化局、崖縣文化館的協助下,考察了落筆洞的洞穴遺存。這次考察的收穫是,發現了含貝殼和脊椎動物化石的灰色膠結層堆積。

第二次是在1992年,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的老師,帶領海南省文博專業班的學員們,複查了落筆洞遺址。這次的複查收穫頗豐,他們在灰色膠結層堆積中,採集到5枚人牙化石,以及水鹿、赤鹿、松鼠、鳥類等脊椎動物化石。考古隊員們認為:落筆洞洞穴遺存,可能與華南地區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存十分相近,並存在某些聯繫。

為此,海南省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決定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

從1992年到1993年,由海南省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以海南省博物館、三亞市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有關人員組成的考古發掘隊,對落筆洞遺址進行了兩次考察發掘。這一次的發掘活動更讓人振奮:他們先是發現了7枚人牙化石,後來又發現2枚人牙化石,還有其他眾多的石製品、骨製品,以及華南虎、豹等動物化石。

專家們通過年代測定,認定落筆洞遺存的時間距今約為一萬年。也就是說,我國先民在海南島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年以前。海南島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時間,比之前所確定的至少提前了四五千年,比曾經轟動一時的河姆渡人類遺址,還要早兩三千年。

落筆洞遺址印記了海南島久遠的人文符號,它對研究海南古人類活動狀況、民族來源、繁衍變遷、海南人文地理,建立海南考古學文化的標尺與序列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3]

三亞歷史文化專家介紹摩崖石刻情況

站在落筆洞內,望着岩壁上有摩崖題刻「落筆洞」三個大字,聽着專家們的介紹,我彷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元代那個征戰的時代。《崖州志·雜誌一》記載:落筆洞題刻,「洞左壁刻『落筆洞』三字,字大尺余,未知何人題。旁只有『維山』二字,余模糊莫辯」。數百年來,人們只知道是「維山」題刻的「落筆洞」三個字。至於「維山」是何許人也?不得而知。

直到1982年初,三亞市文物普查工作隊在何擎國副隊長的帶領下,再次對落筆洞進行普查考察,這時才發現「落筆洞」三字的右旁有「至元癸未」四字,左旁有「維山□□□」五字。但是「維山」下面三個字模糊難辨。何擎國對其進行了拓片,並開始了仔細研究,後來終於在《正德瓊台志》中發現:「雲從龍號維山道人」,而題字的時間「至元癸未」又與雲從龍海南平叛的時間相符。何擎國又發現,那模糊的三個字,依稀是繁體的「雲從龍」三字。終於,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作者為元代雲從龍,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

至此,真相終於大白了——「落筆洞」石刻系雲從龍至元癸未年間所題。這次發現從而填補了崖州歷史的一個空白。[4]

摩崖石刻「落筆洞」字樣

元代,是個征戰的時代,從漠北到海南,從東北到新疆東部、南部,都在元朝政府管轄之下。雲從龍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軍政最高長官,任海北海南道宣慰使,甘肅陝西縣人。《崖州志·宦績志》有關於他的小傳:「雲從龍,字無心,陝西人。初為管轄,佐管帥馬撫機平崖賊陳明甫等,有協贊功」,「後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累功至中書行省參知政事」。

除此之外,落筆洞的摩崖石刻甚多,「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的刻字,順念與倒念都是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自古以來,落筆洞憑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遊人。宋、元、明、清諸代,均有無數文人騷客前來遊覽,並留下了一系列摩崖題刻,寫下了許多詠贊落筆洞的詩篇,展示了落筆洞的風姿和魅力。「在落筆洞岩壁上,共有七首詩,目前發現的最早題刻,是宋代詩人倭倭才的石刻。」何擎國向採風團介紹落筆洞石刻情況。記者看到,在落筆洞左邊的岩壁上刻着詩人倭倭才的詩:「峭壁凌空望杳微,重重煙鎖霧雲衣。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繞四周。空有石銜仙體骨,想應人逐彩雲飛。洞中仙子今何在?欲上雕鞍不忍歸」。

美麗的落筆洞不僅吸引了文人騷客,更以其雄渾磅礴,吸引了將軍們來觀瞻。明代崖州千戶洪爵在落筆洞也提筆揮毫,留下了軍人特色的詩賦:「仗劍登臨石徑微,仙風陣陣襲征衣。日篩峰頂金千縷,雲鎖山腰玉一圍。啖果玄猿驚客嘯,銜花青鳥傍誰飛。欲傳彩筆無緣夢,強步前題載詠歸。」

「化工造筆是何年?頓在窮荒絕島邊。筆下煙雲常自起,想因多是濟元元。」明代的紀綱正還在落筆洞內建立書院,進行講學,並在岩壁上留下了此詩。 在落筆洞內留下題刻的,目前已知的,還有明代趙瑤,清代莫威和,清代梅仙氏等人。

這些摩崖石刻是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它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寶藏。落筆洞有着許多沉澱在舊時光里的故事。保護這一珍貴歷史遺蹟任重道遠。[5]

如何保護和開發

探秘落筆洞遺址,行走在雜草叢生的落筆峰周圍,聽着專家們講述古河道的河水潺潺流過落筆峰,腦海里浮現的是河面上那些舊時的繁華,還有那些駛過宋元明清的早已抵達了時光彼岸的商船,濃郁的詩意撲面而來。這裡深藏着古人厚積的智慧結晶和民族藝術瑰寶。

三亞學院的王致兵博士對落筆洞文化有較深的研究。他在接受三亞日報新媒體採訪時稱,落筆洞具有史前文化、題刻文化、民間傳說文化、旅遊文化等多重文化價值,豐富了三亞的歷史文化底蘊。但落筆洞遺址還存着開發利用的難點,總體規劃方案還要上報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如何在不破壞落筆洞遺址的前提下,開發具有三亞特色的旅遊產品,這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門課題。

落筆洞是自然與人文景觀二者並存的歷史遺蹟,不僅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自然科學研究價值。

有關人士認為,海南的自然景觀資源已普遍得到了保護和開發,但文物古蹟的開發卻還遠遠不夠。落筆洞,體現了文物古蹟與自然環境相輔相承的關係;既有歷史,又包含了自然現象、人文內容,這無疑是三亞旅遊資源中的一大「亮點」,一旦開發利用成功,對豐富三亞的文化內涵、提升三亞的知名度,都有不可估量的意義。[6]

視頻


參考文獻

  1. [1]三亞落筆洞簡介
  2. [2]落筆洞遺址:遺落天涯的活化石
  3. [3]落筆洞遺址:遺落天涯的活化石
  4. [4]落筆洞遺址:遺落天涯的活化石
  5. [5]落筆洞遺址:遺落天涯的活化石
  6. [6]落筆洞遺址:遺落天涯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