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董淑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董淑猛
原圖鏈接 [ 圖片來源網絡]
從事麻風病治療康復工作
出生 1979年5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廣東省開平市玲瓏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

董淑猛,男,1979年5月出生,200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大學畢業後,他毅然選擇從事麻風病治療康復工作,堅持每天為60多名麻風病人做檢查。 [1]

他十分重視病人心理健康,隨時了解病人的生活困難情況,鼓勵他們好好生活,幫助他們擺脫自卑心理。面對醫院地處偏遠、交通通訊不便、醫療設備簡陋等困難,他迎難而上,自己下田種菜,解決生活之需。

他和妻子不僅把婚禮辦在麻風村,還把家也安在麻風村。 [2]

現任廣東省開平市玲瓏醫院黨支部書記、院長。

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傑出人物;

2007年榮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同時被評為江門市第一屆"愛在江門"十佳人物。 [3]

個人簡介

董淑猛是廣東省開平市玲瓏醫院副院長。他大學畢業後,告別了條件優越的城市生活,同女友徐娜一起一頭扎進了大山深處玲瓏村的玲瓏醫院。

這是一所麻風病防治專科醫院,是一個遠離市區30多公里外,還要輾轉幾公里泥土山路才能到達的地方。雖然有被傳染的風險,病人傷口上有讓人難以忍受的氣味,但"成為麻風病人的好兒女"的信念讓他勇敢地堅持了下去,無論颳風下雨,堅持每天去村里為他們作檢查、聊家常。

漸漸地,董淑猛成為了玲瓏村所有村民的親人。醫院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沒有電視和網絡,醫療設備簡陋,資源匱乏。

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他自己下田種菜,解決生活之需,同時帶動病人們編燈籠、搞聯歡,活躍氣氛,讓玲瓏醫院充滿家的感覺。

2006年4月,董淑猛和徐娜在麻風村舉辦了婚禮,將家安在了麻風村。董淑猛的事跡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欄目、廣東省委組織部對其專門拍攝紀錄片進行廣泛宣傳。

人物事跡

青春明志,獻身杏林

2004年初,作為揚州大學皮膚性病防治專業的學生,董淑猛來到江西皮膚病專科醫院實習。

期間,他認識了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的女友徐娜,他們第一次接觸到麻風病人,恐怖的肢端畸形、令人作嘔的流膿惡臭,使許多同學皺眉,但那遭到親人遺棄、社會歧視的痛楚,那眼神中流露出的見到陌生人的喜悅與恐慌,讓董淑猛和徐娜隱隱地觸摸到內心的震撼和責任感,他們暗下決心:將自己的青春獻給麻風病防治事業。

2004年6月大學畢業後,在就業形勢較好、已有幾家醫院向他拋出"繡球"的情況下,董淑猛和徐娜滿懷期望地來到已有50年歷史,相繼接收了800多位麻風病人的玲瓏醫院學習考察。

深邃的大山、破舊的醫院、簡陋的設備使他的熱情涼了一截,但面對院長的熱情相邀和麻風病人的求助眼神,董淑猛感受到了條件艱苦的基層醫院對醫學人才的渴求,也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方向,毅然決定同徐娜一起落戶開平市玲瓏醫院,成為玲瓏醫院的醫生。

盡職盡責,忘我工作

在說服了極力反對的母親,告別了條件優越的城市生活後,董淑猛同徐娜一起來到了玲瓏醫院。玲瓏村里居住着60多名麻風病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麻風病康復者。

到玲瓏醫院上班的第一天,院長就告訴董淑猛,給麻風病人治療,除了用眼睛觀察外,有時還得用手直接觸摸病人潰爛的部位。

麻風病的傳染性比較強,被感染後導致的後果很嚴重。剛開始幫病人看病的時候,董淑猛要戴着口罩、憋着氣,不僅是為了防止被傳染,僅病人傷口上的氣味就讓人難以忍受。

但他時刻銘記自己是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是醫生的天職,"成為麻風病人的好兒女"的信念讓他勇敢地堅持了下去。

後來,董淑猛開始被病人們接受和喜歡,並坦然地一起聊天、遊戲、打招呼,成為了玲瓏村所有村民的親人。

玲瓏醫院的病人住在離醫院稍遠的玲瓏新村,但是董淑猛無論颳風下雨,堅持每天去村里為他們作檢查,病人們很感激,將自己種地的最好的菜都捨不得吃,留給董淑猛醫生。

在行醫過程中,除了關心病人的身體健康,董淑猛還十分重視病人的心理健康。因為長期被社會拋棄在深山中,醫院裡的病人在心靈上都很自卑。

又因為大多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陸陸續續有人去世,也導致一部分病人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心理。一次,病人周大叔一個人躲在舊房子裡喝農藥,想要自殺,幸虧被路過的另一個病人發現,立即搶下農藥並向董淑猛報告。

董淑猛馬上飛奔到現場搶救,還好搶救及時,最終使他轉危為安。

經歷此事後,董淑猛經常到他房間去串門,拉家常,詢問他生活中的困難,鼓勵他好好生活,終於使他感覺到別人對他的重視,也讓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甘於貧苦,樂於奉獻

在玲瓏醫院工作生活,面臨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

醫療設備簡陋,醫療資源匱乏,這是工作中的困難;大山信息閉塞,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沒有娛樂,這是精神生活的障礙;

醫院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遠離市場,買不到瓜果蔬菜,一針一線都要積攢一段時間再去圩鎮購買,這是現實生活中的障礙。

面對各種困難,董淑猛堅定信念,迎難而上,自己下田種菜,並活躍氛圍,帶動病人們編燈籠、搞聯歡,讓玲瓏醫院有了家的感覺。

2004年的中秋節,病人們過上了自己的第一個聯歡活動,這是徐娜提議的,名字就叫"玲瓏是我家"。活動展開得很順利,病人們有的唱着粵曲,有的哼起開平小曲,其樂融融。

2005年中秋,他們和病人們合作,編制了好多大紅燈籠,病人們有的負責砍竹子,有的負責糊紅紙,玲瓏醫院充滿了家的溫馨。

每逢春節,董淑猛和徐娜都儘量不回家過年,而是買來年貨,買來鮮肉和麵粉包餃子,給每個病休人員送上一份親手包的餃子,與大家一起吃團圓飯。

2006年4月,董淑猛和徐娜共同踏進了婚姻的殿堂。婚禮本該在老家舉辦,但是他們認為,玲瓏麻風病村就是他們的家,村裡的醫生和病人就是他們的親人,於是將婚禮設在了玲瓏村。

為了給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董淑猛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先後到江門、廣州去進修學習。

2006年7月,董淑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08年6月,董淑猛被任命為玲瓏醫院副院長,雖然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董淑猛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在工作上處處體現先進,而且還心系村民,每次外出活動,都會向社會各界積極推介玲瓏醫院,竭盡所能改善醫院和麻風病人的生活環境。

後來,當地政府全額撥款新建了醫院辦公宿舍樓,並通上了有線電視,改變了五十多年沒有有線電視的歷史。

院區的水塘加固了,使飲用水、灌溉用水更有保障;院區新建公廁、招待室等改善了玲瓏村的村容村貌,並增加一些娛樂設施;全體村民在享受政府每人每月333元的基本生活補助外,還種了許多蔬菜、水果,改善生活,生活比較安定。

逢年過節,政府部門、熱心團體和個人都會前來醫院慰問,在使麻風病人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也使他們得到了社會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相關信息

2011年7月11日,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進一步激發廣大團員青年的愛黨、愛國熱情,學習先進,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

共青團開平市委員會根據《關於在全市黨員中開展向董淑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市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向董淑猛同志學習的主題活動。

參考來源

  1. 董淑猛 ,正義網
  2. 董淑猛 ,道客巴巴網
  3. 董淑猛 ,中山大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