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蔥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蔥汁
t01a9b21756c45af6a2.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938684&sid=310067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蔥汁

漢語拼音:Cōnɡ Zhī
別名:蔥苒(陶弘景),蔥涕(《千金食治》),空亭液(《石藥爾雅》),蔥涎(《百一選方》),蔥油(《現代實用中藥》)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散瘀,解毒.驅蟲
主治:頭痛,衄血,尿血,蟲積,癰腫,跌打損傷。①《別錄》:主溺血,解藜蘆毒。②《千金食治》:解桂毒。③《綱目》:散瘀血,止衄止痛。治頭痛耳聾,消痔漏,解眾藥毒。④《現代實用中藥》:外用於化膿病瘡面,促生肉芽

蔥汁,中藥材名。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蔥的葉或全株搗取之汁。功能主治為:散瘀,解毒.驅蟲。治頭痛,衄血,尿血,蟲積,癰腫,跌打損傷。①《別錄》:主溺血,解藜蘆毒。②《千金食治》:解桂毒。③《綱目》:散瘀血,止衄止痛。治頭痛耳聾,消痔漏,解眾藥毒。④《現代實用中藥》:外用於化膿病瘡面,促生肉芽。[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蔥汁

拼音名:Cōnɡ Zhī

英文名:Fistular Onion juice

別名:蔥苒、蔥涕、 空亭液、 蔥涎、 蔥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 fistulosum 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蔥汁即蔥涕,功同蔥白。古方多用蔥涎丸藥,亦取其通散上焦風氣也。《勝金方》取汁入酒少許,滴鼻中,治衄血不止,雲即覺血從腦散下也。又《唐瑤經驗方》,以蔥汁和蜜少許服之,亦佳。雲二物同食害人,何以能治此疾,恐人脾胃不同,非甚急不可輕試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的莖或全株搗取之汁。

採收和儲藏

全年采莖或全株,搗汁,鮮用。

原形態

蔥,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cm。通常簇生、全體具辛臭,折斷後有辛味之粘液。鬚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先端稍肥大,鱗葉成層,白色,上具白色縱紋。葉基生,圓柱形,中空,長約45cm,徑1.5-2cm,先端尖,綠色,具縱紋;葉鞘淺綠色。花莖自葉叢抽出,通常單一,中央部膨大,中空,綠色,亦有縱紋;傘形花序圓球狀;總苞膜質,卵形或卯狀披針形;花被6,披針形,白色,外輪3枚較短小,內輪3枚較長大,花被片中央有一條縱脈;雄蕊6,花絲伸出,花葯黃色,丁字着生;子房3室。蒴果三棱形。種子黑色,三角狀半圓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全國各地均有栽植。

藥理作用

壯陽作用

蔥白汁按70g/kg、35g/kg分別給小鼠灌服,能明顯增加雄性小鼠的交尾活動,並能明顯提高雄性小鼠血漿睾酮的含量,增加幼年雄性小鼠的包皮腺、前列腺精囊的重量,表明蔥白汁對雄性小鼠有明顯的壯陽作用。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肝經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通竅;驅蟲;解毒。主衄血;尿血;頭痛;耳聾;蟲積;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5-10ml,單飲;和酒服,或泛丸。外用:適量,塗搽或滴鼻、滴耳。

複方

  • ①治鼻衄血: 蔥白一握,搗裂汁,投酒少許,抄三兩滴入鼻內。 (《勝金方》)
  • ②治小兒蛔蟲性不全腸梗阻: 大蔥汁、香油各五錢至一兩(成人加倍)。先服蔥汁,約二小時後再服等量香油。頓服或緩緩服下均可。若服後半天未排蟲,可連續再服,直至症減蟲出為止。其服用量可酌情增減,稍多服亦無害。〔《中醫雜誌》(4):30,1966〕
  • ③治乳癰: 蔥白搗敷之,井水絞汁一升頓服。 (《千金方》)
  • ④治火焰丹毒,從頭起者: 生蔥汁塗之。 (《綱目》)
  • ⑤治外痔: 蔥青內刮取涎,入蜜調勻,先以木鱉子煎湯熏洗,然後敷藥,其冷如冰。 (《百一選方》)
  • ⑥治打撲損傷: 蔥新折者,便入搪灰火煨,承熱剝皮,擘開,其間有涕,便將罨損處,仍多爆取,繼續易熱者。(劉禹錫《傳信方》)
  • ⑦治金瘡出血不止: 蔥,炙令熱,取汁,敷瘡上。(《梅師集驗方》)
  • ⑧治鈎吻毒,困欲死,面青口噤,逆冷身痹: 啖蔥涕。(《千金方》)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溺血,解藜蘆毒。
  • 2.《千金·食治》:解桂毒。
  • 3.《綱目》:散瘀血,止衄止痛。治頭痛耳聾,消痔漏,解眾藥毒。
  • 4.《現代實用中藥》:外用於化膿病瘡面,促生肉芽。[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蔥汁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蔥汁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