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蘊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蘊藉

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蘊藉就是藏在其內,隱藏而不外露的意思,多形容君子氣質。也指言語,文字,神情含蓄而不顯露。文學話語蘊藉的方法是靈活的,多變的,不斷發展的,有賴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蘊藉 [1]

釋義 藏在其內,隱藏而不外露

主要用處 形容君子氣質

讀音 yùn jiè

=引證解釋

所謂"蘊藉",辭書上的解釋是含而不露的意思,經常與"風流"這樣的漂亮詞彙結伴而行。

a.寬和有涵容,如"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亦作"溫藉"、"醞藉";

b.含蓄有餘,含而不露,如"風流蘊藉"

《漢書·薛廣德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

《後漢書·恆榮傳》:榮被吸儒衣,溫恭有蘊藉。

晉 葛洪《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跡韻略之宏促,屬辭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蘊藉汲引之深淺,其懸絕也,雖天外毫內,不足以喻其遼邈,其相傾也,雖三光熠耀,不足以方其巨細。"

南朝 梁 沈約《傷庾杲之》詩:"蘊藉含文雅,散朗溢風飆。"

唐 薛用弱 《王維》:"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

《平山冷燕》:末句"情長情短",大有蘊藉。

清 田蘭芳《皇清太學生信庵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君溫克蘊藉,而有超然絕於世俗之操。

c.透過字面讓人感受到一種意境(現意)

《史記·酷吏列傳》:治敢行,少蘊藉,縣無逋事,舉為第一。

文學意蘊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文學話語與科學話語相比,雖然都以語言符號作媒介,但後者以認識為目的,要求準確嚴密、直接明晰;而前者以審美交流為目的,注重語言的審美效果,強調"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覆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這樣便形成了言外之意的豐富多變 ,這也就是文學的話語蘊藉。它是評價文學作品成就的重要標準之一。

摺疊編輯本段影響因素 內容空缺 意在不言

在文學作品中,內容空缺指的是所寫之人的不全面或是隻字未提,以及所敘之事,所寫之景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內容空缺有的是為了突出主題,有 的是為了含蓄蘊藉。假如不顧主題需要,一律拿來,自然會淹沒主題。假如作者之意,一一盡陳,就沒有深廣的回味餘地。正是有了某種殘缺,才使文學形象有了不確定感,有了模糊感,才使情感和見解蘊藏於形象,才能引起接受者的填補欲望,才會帶來再創造的喜悅,這也就是唐代司空圖提倡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意在不言,指的是作者在空缺的內容中寄託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讀者可以通過想象和聯想去感悟。儘管你可以進行豐富的設想,但最終也難以確定所省略部分的詳細情況,這樣一來,便會產生朦朧美和模糊美。

文學話語的空缺可分兩種情況:受限空缺與無限空缺。

受限空缺,是指創作主體由於自身感覺、知覺或思維的局限,無法表現所陳述對象的某些狀況、特徵和活動,從而形成話語空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3]這兩句詩,作者由於受自身視野的局限,漸漸看不清了越行越遠的孟浩然所乘之舟,最終只能看見藍藍的天空下,滾滾長江之水向東流去,這便是受限空缺。它體現了詩人和孟浩然之間有着深摯的情誼,以致他久久地佇立、注視,而不忍離去。

無限空缺,是指創作主體對陳述對象的感知沒有受到阻礙和限制,為了獲得審美效果,故意不表述清楚,從而形成話語空缺。北宋晏殊的詩歌《無題》的虛實結合,便能較好地闡釋這一點。"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這首詩表現的是對意中人的思念,以及思而不可得的寂寞、悵惘之情。"油壁香車"是意中人所乘的華麗的車,而這個女子相貌如何,人品如何,語言和行動怎樣,性格怎樣,她和思慕者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她為什麼能引起他無限的思念……對於這些,作者不着一言,使我們產生了無限豐富的遐想。假如作者把這一切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接受者看起來一目了然,就會感到淡而無味。但不論你怎麼想象,思考的最終結果也不會有明晰的形象:意中人是瓜子臉,還是玉盤臉?是熱情大方,還是羞於啟齒,都不可詳知,不過,你知道她會相當迷人。這就是文學形象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產生的朦朧美和模糊美。

內容具備 意留言外

內容具備指的是人物外貌、言行、心理以及景物描寫的部分或全部具備。意留言外指的是所抒之情,所陳之理並未直接寫出,然而能從人物以及景物的描寫中感悟到。

實現方法

整體蘊藉

不同的讀者對文學作品的意蘊解讀往往有差異,這一方面由於他們已有的個人閱歷、文學素養和分析問題的視角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與文學話語整體蘊藉本身表意的朦朧和多樣有關。意留言外的蘊藉方法從文學作品的整體來看,主要有兩種:純形象描繪和形象描繪加思想情感。

1.純形象描繪純形象描繪,是指文學作品中只對實際或想象中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進行描繪,而對其引發的情感和蘊含的意義則不進行直接表述。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描繪,可以是對現實生活中事物原型的複製、加工和改造,也可以是對想象的現實不存在的事物的創造。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世界,可分為純人世界和非純人世界。非純人世界包括純神怪世界、純動物世界、純植物世界、非生物世界以及人、神怪、動物、植物或非生物中的兩類或多類的共存世界。

對事物原型的複製、加工和改造,相對簡單、常用,需要的是對材料的精心選擇、加工。這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所塑造的文學典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由於蘊藉目的的類似或相同,不同的作家會選擇同種文學典型。即使是同種文學典型,創作主體塑造他們所用的情節、語言的風格和表現手法等,往往各具特色,並不重複,它們共同豐富了這種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的創造需要對現實世界中事物的形象進行不同程度的改變,甚至需要創造出和現實完全不同的形象。形象的創造可以是人的物化,讓人具有物的形體、行動或運動,也可以是物的人化,讓物具有人的形體、語言、行動和心理……總之,式樣繁多,難以盡舉。形象的創造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但這些形象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不是憑空生成的,他們都要求創作主體有一定的生活積澱。創作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背景、蘊藉目的和需要,營造出五彩紛呈的形象世界。

2.形象描繪加思想情感形象描繪是指文學作品中作者對社會生活圖景和事物的形態及其發展變化所作的描述。思想情感的直接表述可以在形象描繪的前邊,也可以在其中間,還可以在其後面。

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描繪需要藉助形象話語來實現。形象話語是指對現實或理想中存在的具體事物和場景的描述。形象話語往往具體生動,耐人尋味。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話語所表現的是可感的事物和場景,形象話語往往具有較強的情感或意義的生髮性。普通讀者常常關注形象話語的形象和情節魅力,文學素養較高的讀者既注意其鮮活的畫面,更留意由形象話語所展現的一幅幅畫面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圖景所傾注的情感和蘊含的一重或多重意旨。不同的讀者由於自身的閱歷、學識和所採用的視角不同,往往有不同的感受。當然,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文學形象也會得出大致相同的見解。同一讀者由於觀察的視角、不同時期的閱歷、學識的差異,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會。總之,形象話語的蘊藉內容的解讀是因人因時而異的,呈現出複雜多變、難以確定的特徵。因此,文學作品中的敘述者和人物有時會直接抒發情感,發表議論,以凸顯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內容。

文學作品的創作主體由於受自身已有知識和觀察問題的視角的制約,在文學作品中所直接揭示和表現的思想和情感是相對有限和片面的,這樣給讀者的啟示,常常是部分的,而非整體的、全面的。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對讀者思維的限制和束縛。通常情況下,思想的闡發、情感的宣洩應是自然而然,不要空穴來風,不要自作多情。文中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達對讀者的影響是複雜的。有的思想情感對讀者有益,令人積極進取;有的無益,令人消極、低沉。不同讀者對文學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直接表達的感受和態度不同。有的感到受益匪淺,有的感到多餘,甚至厭惡。這主要與讀者的接受水平有關,當讀者的見解低於作者的時候,情感和作者發生共鳴的時候,它是受歡迎的,反之,它是受排斥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