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名 稱

藏茴香

拼 音

Zànɡ Huí Xiānɡ

英文名

Fruit of Caraway

別名

黃蒿、馬纓子、小防風

入藥部位

傘形科藏茴香,以全草、根入藥。

性味

味辛;甘;性溫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性溫,味微辛。"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甘辛。"

歸經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腎、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原形態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無毛。根圓柱形,肉質,長10-25cm,徑5-10mm。莖上部分枝。其生葉及莖下部葉的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略短於葉片,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葉片輪廓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2-3cm,末回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5mm,寬約1-3cm,具寬葉鞘,邊緣膜質,白色或粉紅色。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花梗長5-8cm;無總苞片,稀1-3,線形;傘輻5-10,長1-4cm;無小總苞片,偶有1-3,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5-15,花雜性,無萼齒,花瓣白色,或帶淡紅色;花柱長約為花柱基的2倍。果實長卵形,長4-5mm,寬2-2.5mm,成熟後黃褐色,果棱明顯,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1]

產地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林緣、河灘草叢中或高山草甸。

資源分布:分布於薄弱、華北、西北及四川醅等地。

主治功效

芳香健胃,驅風理氣。治胃痛,腹痛,小腸疝氣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芳香健胃,驅風理氣治胃痛,腹痛,小腸疝氣。"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驅風法寒,健脾開胃。治寒滯腰痛,胃寒嘔逆。"

禁忌事項

陰虛火旺、無寒證者忌。

採收炮製

7-8月割取將成熟果實的全株,曬乾,打下種子,去其雜質,備用。

淨制:除去木質、葉及雜質。切制:割取全株、打下種子、篩去灰屑 。

藥理研究

1.平喘作用:GONG蒿子油成葛縷子油(Carawayoil)主要含d-葛縷酮,有平喘作用(豚鼠組織胺法);對小鼠有鎮咳作用(氨水法),但對電刺激貓喉上神經引起的咳嗽則無效,故對咳嗽中樞並無作用。

2.抗菌作用:葛縷子油在體外無抑菌作用,但也有報告,葛縷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並有某些抗真菌作用,高濃度(1∶1000以上)能殺牛肝蛭蟲。

3.對胃腸道作用:葛縷子油有健胃、驅風作用,葛縷酮口服對兔小腸有興奮作用。

4.其他作用:葛縷酮予大鼠口服,可增加尿中維生素 C的排泄雖,此乃由於維生素C存肝臟中的生成增加(葛縷酮並非維生素 C的前身)。單獨給予葛縷酮,對大鼠尿中葡萄糖醛酸約的排出量並無顯着影響:如同時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類製劑,則尿中葡萄糊醛酸及維生素C較對照組皆有顯着增加,因此葛縷酮可能促進葡萄糖在肝中形成維生素C。維生素 C與肝臟中凝血酶元的生成有一定關係,長期給予大鼠葛縷酮,可對抗香豆精類引起的出血。此外,種子提取物給兔灌胃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增加,嗎啡則能對抗此種利尿;新鮮種子中還曾提出一種植物凝集素,只對人的紅細胞有作用,對牛、羊者則無。葛縷酮還有某些利膽作用;給兔口服0.1-0.2ml/kg對心電圖無影響。[2]

化學成分

果實含揮髮油,主要成分有葛縷酮(carvone),檸檬烯(limonene),二氫葛縷酮(dihydrocarvone),D-二氫香葦醇(D-dihydrocarveol),L-異二氫香葦二醇(L-isodihydrocarvediol),D-紫蘇醛(D-perillaldehylde),D-二氫蒎腦(D-dihydropinol),脂肪油中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li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1]。根含鐮葉芹醇酮(falcarinoloen),油酸(oleic acid),鐮吉芹二酮(fal-carinione).花的揮髮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3-蒈烯(3-carene)。[3]  

臨床應用

治胃寒嘔逆:藏茴香配肉桂乾薑陳皮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