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文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集演奏、指揮、作曲於一身的蘇文慶

蘇文慶(1957年),臺灣基隆人,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曾以「九色鹿」和「雲童」贏得兩座金鼎獎,並獲選第28屆「十大傑出青年」。中華民國國樂學會理事長,1977年國立藝專(今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畢業,實驗國樂團(今國家國樂團)嗩吶演奏員、國樂教育家[1]

現任國家國樂團客席駐團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副教授、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副教授、臺灣戲曲學院副教授、臺南藝術大學副教授。作曲創作類別:宗教音樂、傳統音樂、戲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及大型舞劇。1995-1999年旅居美國創作新曲。

蘇文慶的父親是一個音樂老師,後來進修再做校長,他的兩個姐姐也是音樂老師。他在七堵國小的時候,姐姐上課就把他帶著一起學音樂,音樂指導老師是連信道老師、基隆非常知名的音樂大老,他從小跟在連老師身邊學習,也進而認識了臺灣重要的音樂家許常惠老師,後來他到國立藝專後,仍受許老師的教導。

歷經波折的臺灣追想曲

蘇文慶表示,自己比較少改編作品。他日後在美國舊金山工作時,曾寫了一個懷鄉之作──《臺灣追想曲》。《臺灣追想曲》全曲共分五段,首先以笛子配上弦樂和絃進場,引導出思鄉情懷的意境。二胡齊奏奏出第一段主題,描繪出臺灣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之後以熱鬧的打擊solo,烘托出熱鬧的氣氛,並搭配著樂團演奏,前段音樂有著歡樂愉快的心情,富舞蹈性的旋律與節奏。後段音樂,運用力度上的變化和音符音形的跳動轉折以及拍號的轉換等,象徵著臺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許多困境。接下來最後又回到最初的主題,這次以吹管與弦樂一起表現,曲式更加壯闊,以磅礡的聲響氣勢,歌頌著美麗的故鄉。這首《臺灣追想曲》倍受許多國樂團喜愛,旋律優美、碩大的氣魄是蘇文慶創作的最大特色。

曲風對於蘇文慶來說,跟生活是有很大關連的。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他在1995年到美國住了4年的時間,環境的不同造就他在美國的樂曲創作風格和先前不一樣;也因為生活的關係,近15年來,他採用更多臺灣本土的素材來創作,像是為金門寫《風獅爺傳奇》、高雄的國樂曲《我從海上來》、原住民樂曲《噶瑪蘭》等[2]


視頻

「樂說紅樓夢」音樂會-《風獅爺傳奇》PART.1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