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讓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虎讓鄉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鄉,地處達川區西北部,東與堡子鎮接壤,南與橋灣鎮相連,西與石橋鎮毗鄰,北與通川區江陵鎮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2千米, 總面積40.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虎讓鄉戶籍總人口13598人。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跳蹬鄉蘇維埃。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虎跳鎮,屬達川區第五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虎讓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鄉。截至2020年6月,虎讓鄉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財源街18號。

2011年,虎讓鄉農業總產值11353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財政總收入538萬元。2019年,虎讓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歷史沿革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清代嘉慶年間,建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置跳蹬鄉蘇維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虎跳鎮,屬達川區第五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虎讓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虎讓鄉轄虎讓1個居民委員會,橋溝、玉皇、廟坡、虎溪、羅廟、吊岩子、龍崗、七行、馬鞍、團寶、陵江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8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虎讓鄉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財源街18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虎讓鄉地處達川區西北部,距達川區城區78千米,東與堡子鎮接壤,南與橋灣鎮相連,西與石橋鎮毗鄰,北與通川區江陵鎮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2千米, 總面積40.2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虎讓鄉戶籍總人口13598人。

地形地貌

虎讓鄉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形分為東南部的山地,西南和中部的丘陵。境內最高點位於龍崗村龍豆山,海拔800米;最低點位於陵江村,海拔200米。

氣候

虎讓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2℃;8月平均氣溫27.3℃。平均氣溫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虎讓鄉境內最大河流為巴河,長18千米,多年均徑流量117立方米/秒,最大流速7米/秒。

自然災害

虎讓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風災、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9月18日,造成34戶、63間房屋垮塌,62戶、122間房屋毀損。11個村、53個村民小組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456萬元。

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虎讓鄉耕地面積1.5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虎讓鄉轄區總人口1471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27人,城鎮化率4.3%。另有流動人口798人。總人口中,男性7502人,占51%;女性7217人,占4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苗、壯2個少數民族。2011年,虎讓鄉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7人。

截至2017年末,虎讓鄉常住總人口10221人。

截至2019年末,虎讓鄉戶籍總人口13598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虎讓鄉農業總產值11353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4980元。財政總收入538萬元。

2019年,虎讓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第一產業

虎讓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虎讓鄉生產糧食10460噸,其中小麥1300噸,玉米17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0.9萬噸。

虎讓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虎讓鄉生豬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羊飼養量0.4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家禽飼養量30萬羽。

截至2011年末,虎讓鄉累計造林15600畝,林木覆蓋率70.6%。2011年,虎讓鄉水果種植面積478.2畝,產量721.1噸。

第二產業

虎讓鄉鄉鎮企業有建材、糧油加工等廠。

第三產業

2011年末,虎讓鄉有商業網點132個,職工36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億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1億元。郵政業務收入170萬元

截至2011年末,虎讓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8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200萬元。[4]

交通運輸

虎讓鄉境內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縣鄉級公路3條,總長65千米。運輸企業擁有客車4趟,客船2艘,日客運量800餘人次;貨車貨船26輛,1021噸位。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虎讓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20人,專任教師1人;小學7所,在校生619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97人,專任教師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虎讓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80萬元。

文體事業

1998年4月,虎讓鄉建成有線電視廣播站。2011年末,虎讓鄉有線電視用戶3890戶,入戶率37.7%。

2011年末,虎讓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11個;各類圖書室11個。

2011年末,虎讓鄉有學校體育場7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虎讓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病床15張,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虎讓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5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虎讓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3戶,人數178人,支出19.7萬元,月人均92元;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

2011年末,虎讓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3戶,人數654人,支出31.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1人,支出36.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7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79人次,共支出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50人次。

2011年末,虎讓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7.2萬元。社會福利費120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使5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虎讓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8000份(冊)。電信服務網點11個;固定電話用戶300戶,移動電話用戶6100戶,寬帶接入用戶258戶。[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虎讓鄉虎跳鎮、道讓鄉合併置鄉時,取"虎""讓"二字而得名。

地方特產

綜述

虎讓鄉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李,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苧麻和達縣烏梅。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苧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苧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苧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後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