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蛋白質含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蛋白質含量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定義1: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由核酸編碼的α氨基酸之間通過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肽鍵連接而成的肽鏈,經翻譯後加工而生成的具有特定立體結構的、有活性的大分子。泛指某一類蛋白質,與前面的限定詞組成複合詞時,一律用「蛋白質」,如血漿蛋白質、纖維狀蛋白質、酶蛋白質等,此時「質」字不得省略(習慣詞除外,新命名者從此)。凡指具體蛋白質時,「質」字可省略,如血紅蛋白肌球蛋白等。某物質由多少蛋白質組成,叫蛋白質含量多少。[1]

蛋白質含量

從食物選擇看,以大豆蛋白質最為理想,其次是蛋類、乳類、魚類及瘦肉類,後者應適量;

除了講究蛋白質的質量外,在食用時還要看該種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如大豆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但其蛋白質消化率只有60%~65%。若將其製成豆腐及各種豆製品,則消化率可提高到92%~96%。如每日喝200毫升豆漿,就可得到8.8克消化率很高的蛋白質。再如,雞肉不僅含蛋白質高,而且較柔軟,脂肪分布均勻,所以雞肉比畜肉更鮮嫩,味美且易消化。魚肉肌纖維較短,水分較多,脂肪量少,故肉質細嫩,消化率高達95%~98%。因此,雞、魚更適合食用。

此外,糧食中蛋白質含量和質量雖然不高,但每日若吃300克,即可得到30克左右的蛋白質,也是供給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若以米、面、雜糧和豆類等混合食用,有利蛋白質互補,使植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提高到與動物蛋白質相接近的水平。

功效

膳食蛋白質符合人的需要時,可維持正常代謝,生成抗體,抵抗感染,有病也易恢復。相反,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會減輕體重,易患貧血,容易感染疾病;創傷、骨折不易癒合;嚴重缺乏時,血漿蛋白降低,可引起浮腫。此外癌症與蛋白質攝入量不足也有一定關係。但是,蛋白質攝入過多也可造成腎臟負擔。食物蛋白質在體內代謝所生成的尿酸、氨、酮體等累積過多,可導致衰老;而氨還對機體有毒性,不僅會陡然增加肝臟負擔,還會增加胃腸負荷,引起肝腎受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適當。[2]

參考文獻